宋文艳
(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西药局,辽宁 丹东 118000)
新生儿窒息指的是围生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内只存在心跳但并无自主性呼吸的缺氧状态。而缺氧状态会导致全身各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据报道,新生儿窒息后出现心肌损害的概率为28%~85%[1]。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维生素C联合果糖二磷酸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效果,以期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防治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56例)和观察组(n=56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30例;体质量2~4 kg,平均(3.35±0.16)kg。观察组中男25例,女31例;体质量2~4 kg,平均(3.36±0.14)kg。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性别、体质量等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无差异,均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纠正酸碱平衡、强心、镇静、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维生素C联合果糖二磷酸治疗。维生素C 100~250 mg,果糖二磷酸50~250 mg/(kg·d),每日1次。
1.3 观察指标:比例两组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含量,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患儿的CK-MB含量分别为(429.36±11.21)IU/L、(428.81±11.24)IU/L; CK含量分别为(1208.65±13.35)IU/L、(1209.58±13.26)IU/L;经t检验,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患儿的CK-MB含量、CK含量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无差异,均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儿的CK-MB含量分别为(68.05±4.43)IU/L、(36.84±3.08)IU/L; CK含量分别为(423.24±4.43)IU/L、(141.43±4.45)IU/L;经t检验,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儿的CK-MB含量、CK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CK-MB含量、CK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
对照组中无效16例,有效14例,显效26例,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中无效4例,有效16例,显效36例,总有效率为92.86%;经χ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
研究报道,新生儿窒息会导致患儿心脏、脑部神经中枢等重要器官出现损伤,尤其是心肌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极易出现心肌损伤。在正常状态下,心肌代谢属于有氧代谢,心肌缺氧再灌注、心肌缺血极易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从而导致心肌细胞膜出现脂质过氧化反应。维生素C可将自由基有效清除,并能抑制炎性细胞对超氧化物自由基的释放,从而有效改善微循环,减轻组织损伤,起到修复心肌损伤的作用[2]。二磷酸果糖属于心肌代谢的活性剂,可将机体内磷酸肌酸及ATP的浓度显著提升,从而使Ca2+内流减少,K+内流增加,使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状态下亦能达到有效的代谢,增加了心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有效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最终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3-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儿的CK-MB含量、CK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CK-MB含量、CK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采用维生素C联合果糖二磷酸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