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的年代

2018-01-22 07:38马秀荣
兵团工运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哥大电灯团场

□马秀荣

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小时候,总听到老家大人们说这样一句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可我知道那年代,人的温饱才刚刚解决,这个“远大”的梦想是可望不可及的。可万万没想到,如今改革开放40年来,这个梦想不仅早在城里人的身上实现,就是我这个军垦后代也在多年前就实现了。如今我家光手机就有四部,什么电脑啊,音响啊,早就不在话下。

记得真正亲手摸一摸电话时,我已经20多岁了。那一年,我去团场粮油站交公粮,第一次听到了那清脆的电话铃声,第一次手摸了那个只有在电影里才看到的黑色电话。

后来参加工作,单位里有一部手摇的黑色电话。但那个时代的电话中看不中用,打一个电话,首先要摇把子,通知邮电局,再由邮电局接通,不仅费时费劲,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是断话,就是声音太小,你这边嗓子都喊哑了,那边还“啊!啊!”“喂!喂!”地听不见或听不清。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时候,一些大中城市都开始有了拨号电话,但这种电话的通话区域只限制在本地和本电话局,如果打长途,还是要通过邮电局的话务员去连接。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经常出差,可每次从出差地给单位打电话时,一等就是数小时;打长途电话,先要登记,挂号,排队,预交押金,然后坐着慢慢等着,尤其是打往偏远农牧团场的电话,一等就是半天,一个挨一个,都急死人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有了好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了很多人向往的现代化生活标志。这时候电话已经慢慢普及到了一些富裕的城市家庭,什么初装费,选号费啊,装一部电话,没有数千元根本装不起。电话在那个时代还是“紧俏商品”……直到电话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打电话才方便了。同时“大哥大”兴起,拥有“大哥大”就是身份和富有的象征。一部“大哥大”一两万元,现在想起来,真有点滑稽。

现如今装电话都不要钱,还送手机送话费,尤其是这五年,手机的普及面太大,几乎人人都要。轻轻一按手机,不仅连通四面八方、五湖四海,而且还能上网、拍照、听音乐、看电视、刷微博、抢微信红包和购物支付等等,手机的功能太多,实在是太方便了。□

猜你喜欢
大哥大电灯团场
火星是个大哥大
电灯突然不亮了
西红柿小电灯
浅谈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团场林业经营制度改革
——关于团场林业发展的思考
加强团场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
电灯是谁发明的
“大哥大”史话
SOCCKET玩球发电灯
新时期职工教育在团场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
新型团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