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玲 唐 进 和智琴 李云化 许益娟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女性疾病, 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 并且主要根据患者的瘤体发生位置、数量、大小等状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1]。本文主要比较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其中, 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33.9±2.6)岁;平均肿瘤大小(4.7±1.2)cm。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36.4±2.8)岁;平均肿瘤大小(4.9±1.6)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当患者患有严重的子宫内膜或宫颈病变等疾病时, 不在本次研究对象的选取范围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医护人员需为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手术开始, 主治医师将患者皮肤切开, 详细探查患者的子宫肌瘤状况, 探查完毕后开始实施剔除术, 手术完毕后, 给予缝合, 对患处表面淤血进行清理,再次进行检查, 确保无异样后开始缝合表层组织。
研究组患者行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患者全身麻醉后, 取膀胱截石位。作13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的气腹, 在患者距离脐部1 cm左右作手术切口, 置入10 mm套管针, 操作套管整和腹腔镜, 观察患者子宫肌瘤情况, 确定患者盆腔有无粘连现象。之后对患者子宫肌瘤附近组织注入2 ml的0.9%氯化钠溶液以及6 U的垂体后叶素混合液。利用超声刀切除流通, 利用电凝止血, 最后将手术创面逐步缝合。术后在手术缝合部位涂抹1支玻璃酸钠。当患者为多发性肿瘤或瘤体发生部位间隔远, 分别将肿瘤进行切除, 并逐步缝合。两组患者均将切除肌瘤进行病理检测[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状况(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复发及子宫破裂情况[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与术后状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75.31±14.69)min、(202.35±47.14)ml、(4.54±1.67)d、(15.34±4.57)h, 均优于对照组的(98.58±18.03)min、(341.54±62.63)ml、(7.13±2.73)d、(25.62±6.61)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切口疼痛、术后切口感染、性功能障碍、盆腔粘连各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7.41%(4/54);对照组术后切口疼痛5例, 术后切口感染4例, 性功能障碍3例, 盆腔粘连4例, 肠梗阻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54%(19/52)。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复发率及子宫破裂率比较 研究组复发率、妊娠及分娩时子宫破裂率分别为5.56%(3/54)、7.41%(4/54), 对照组分别为7.69%(4/52)、0(0/52)。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妊娠及分娩时子宫破裂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子宫肌瘤颜色多以白色为主, 并伴有囊膜, 能够和周边正常组织区别开来。经相关研究发现, 引发子宫肌瘤的女性群体年龄多处于生育期, 青春期的女性引发几率较低, 当妇女停经后, 肌瘤会出现萎缩或消除, 因此得出女性引发子宫肌瘤的原因与雌性激素与孕激素具有密切联系, 子宫肌瘤在二者影响的下成长。女性在孕期使用雌性激素、是否生育、生育时间晚、遗传等原因相关, 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表现与肿瘤体积、数量以及发生部位具有很大关系[4-7]。
目前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有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等。传统开腹手术多用于病情复杂、瘤体大以及个数多的情况。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最早用的手术方法, 可有效扩大术野, 医师可容易将肌瘤剔除。但该手术方式创口较大, 患者的术后康复较慢, 同时也对患者的子宫产生一定的影响, 严重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孕等情况。传统开腹手术与微创手术而言, 具有手术创面大, 术后复原时间长,以及引发术后并发症等缺点, 所以其临床使用效果不明显。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 使得更多的微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项疾病的治疗中[5,8-10]。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面小、术中出血量小、手术复原时间短、较少并发症等优势, 被多数患者及医生所推崇。并且经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能够保有子宫的正常功能, 手术效果理想。本文通过研究发现, 研究组的各项手术指标与术后状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剔除肌瘤时用电切电凝较多,就比开腹手术用冷刀对肌组织的损伤加大, 开腹手术在止血和更彻底地缝合关闭瘤腔及更牢固地打结方面优于腹腔镜手术, 这就为开腹手术术后瘢痕愈合更好及子宫更好地恢复原有形状创造了条件, 使妊娠期子宫破裂率明显降低。研究组复发率、妊娠及分娩时子宫破裂率分别为5.56%(3/54)、7.41%(4/54), 对照组分别为7.69%(4/52)、0(0/52)。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妊娠及分娩时子宫破裂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上具有明显优势, 且临床效果显著, 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但是可能发生子宫破裂,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尤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