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细芝
【摘要】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走向就业的基本条件,是影响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应从学习方法的指导、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潜能的挖掘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严抓日常行为习惯、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模拟职业情境、开展专业实习来促进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
【关键词】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 职业道德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职业素质建设的核心
职业素质由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构成。
专业技能素质也称职业能力。广义的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包括“學习、发展”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社会能力包括“自理、自律”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评判创新”能力,“刻苦耐挫”能力,“应急应变”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本文所论述的职业能力是狭义的,专指专业能力。
职业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重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都是其职业素质建设的核心。
(二)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一定职业的技术、技能水平。
(1)职业院校的教学应以实践教学为主。职业院校是为生产和经营一线培养人才的,生产和经营一线的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应达到1︰1,有的课程还要达到1︰3。
(2)课程内容应打破以知识逻辑为主线、理论为主体的固化模式,应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现行的职业课程内容重知识、重原理,知识偏多、原理偏难,这既有悖于培养初级、中级或高级技术人才的初衷。职业教育阶段为学生“查漏补缺”,只能事倍功半。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应关注现实生产,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来重构。即以生产(加工)过程为主线,学生技能培养为主体,不受理论约束。
(3)摒弃知识灌输、被动接受、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创设与工作实景相同或相似的学习情境,形成任务驱动、主动探讨、工学同步的教学过程。职业技能的掌握不能靠“灌”,只能靠“练”。职业院校应加强建设校内实训课堂,有条件的还可领学生到工厂企业进行实地观察训练,通过教师和工厂师傅“手把手”的教。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在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时,凭借学院建设工地丰富的硬件优势,将学生领进施工工地,与建筑工人共同施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建筑技术。在进行测量技术课程学习时,不仅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实际测量,还派出学生帮助外来施工单位完成施工前的工程测量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潜能是指存在于身心深处,未被自己或他人觉察,也未得到开发利用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不但有利于他们拓宽自己的职业适应范围,而且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树立了目标。实践是挖掘自身潜能的最佳途径。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不同类型的生产、工作岗位上实习,提高和拓宽他们的职业兴趣,增加自信,从而帮助他们发现并挖掘各自的潜能。
二、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一)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是职业院校职业素质建设的关键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能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衡量职业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职业院校应在学生在校学习的二、三年中,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职业道德的养成途径和方法
1.从日常行为习惯训练抓起,促使学生养成讲礼貌、守公德、守法、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从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入手,严抓生活纪律和课堂纪律,要求每位学生从小处着眼,按照中职生规范来要求自己,不能随心所欲,肆意妄为。
2.在开展系列主题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的教育。春游的组织便是在安全教育、纪律教育中渗透合理的服从教育的一个例子,而校内文明劝导队对学生不良行为的规劝,对学生仪容仪表的检查等,亦能体现合理服从等方面的教育渗透。
3.在实习中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的理解。这不但使学生认识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制度和岗位纪律、要求,还暗含着合理服从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会从开始的不适应、缺乏合理的服从,向体会到合理服从的必需性转变,而这一体验更能达到合理服从习惯的养成。
总之,抓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修炼的内功。相信随着大家探讨、研究的深入,会摸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与经验。
参考文献:
[1]邹虹萍.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2]张翔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素质培养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