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妍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使传统教育模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利用互联网教学成为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德育教育为研究内容,在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所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发展思路,以期能夠实现高中生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 高中生 德育 思考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方面依然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此情况下,加强高中生德育教育成为现阶段高中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互联网技术在高中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却也为传统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因此,只有正确发挥互联网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结合高中生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才能够使互联网的优势得以真正发挥。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提高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以传统道德教育为教学内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相关内容的渗透,能够实现较为稳定的德育效果。然而,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德育教育虽然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元化,但是,互联网的开放性导致其内部资源良莠不一,在缺乏正确判断力的情况下,高中生的思想很有可能会受到“网络文化垃圾”的影响,进而导致德育教育质量的下降。
(二)从众心理下的个人主观意识缺失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使高中生能够更加方便的接触到互联网,然而,受个人从众心理的影响,高中生在网络社交中个人行为将具有明显的趋向性,进而导致个人主观意识的缺失。例如,关于“扶不扶”的问题,某社交平台网络用户大多持反对意见,并写出各种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高中生的个人主观意识将发生转移,进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由此看来,互联网背景下的从众心理对高中生德育教育效果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德育教育的机遇
尽管,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导致高中生德育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是,互联网的自身优势也为高中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德育教育资源的丰富
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其资源能够在高中生德育教育中得到充分利用,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极大的丰富了德育教育的资源,利用互联网上的视频、图片、音频等资源,结合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而激发高中生参与德育学习的兴趣,进而能够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相比较于传统的德育教育来说,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教育资源应用更加灵活,且能够借助各种类型的软件对资源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二)德育教育模式的多元化
互联网不仅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传统课堂教育的基础上,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德育教育还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在线进行。德育教育模式的多元化,提高了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进而使高中生德育教育质量得到提升。例如,通过组建班级微信群的方式,教师定期在微信群里推送与德育教育相关的网络连接,使高中德育教育能够在线开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德育教育的两点建议
随着互联网在高中生学习、生活中的渗透,利用互联网开展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享有互联网中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使高中生意识到互联网对学习的帮助,从而引导高中生在学习中正确使用互联网。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德育教育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网络德育教育认识
互联网技术在传统教学领域的渗透,使传统教学模式得到了创新,为此,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进而实现德育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广大教师与学生需要正确认识网络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将互联网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正确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德育教育资源,巩固德育教育成果。
(二)构建网络德育平台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导致“互联网文化”内容的参差不齐,甚至存在有悖于传统道德文化的内容,基于高中生在思想上对相关内容的认识不足,且受到“网络文化垃圾”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学校方面可以在学校网站下开设德育专栏,通过网络德育平台的构建,由教师为学生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德育教育资源,并利用网络德育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了解高中生的德育现状,及时发现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案。
四、结语
德育教育关系到高中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德育教育中,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丰富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创新传统德育教育方式,使高中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德育教育当中。并且,加快互联网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能够为其它学科的网络化教学提供借鉴,为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洪浩.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生思想品德正能量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4).
[2]王红君.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德育教育工作[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3]李彧宏,罗匡.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