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思考新时代“为民”精神

2018-01-21 09:25龚月贤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35期
关键词:青年新时代

龚月贤

摘要: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压榨工人劳动的黑暗面孔。在马克思看来,工人阶级人数众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一切事业以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与发展者,开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先河,在为人民服务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见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为民”思想仍然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对其坚持和发展更为有力,体现在我们青年一代身上,就要在面临职业选择时更加注重“为民”精神。

关键词:青年;职业选择;新时代;为民精神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完成并发表于1835年,这篇文章中的一些重要的观点和见解,表达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当时的马克思,和我们今天的大多数毕业生一样,面临升学和找工作的问题,对于高校毕业生,尤其承担着就业的高压,精心计划着自己的前途与未来。人有不同,树有千秋,有的人喜欢挑战而选择高薪高压高风险的工作,有的人喜欢平凡而选择稳定的工作,但是马克思的着眼点并不在于哪种职业的选择上,而在于选择职业的态度上,他认为选择职业应该考虑自己的能力、身体条件、生活和目标等因素,而不能只顾一时的兴趣、激情与一己私利,也不能被虚荣心所左右。文章着说:“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将怨天尤人。”,“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能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于众人之上的东西。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种要求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高的职业,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马克思对职业选择的这些考虑,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与高尚品质,充分展现出他的“為民”精神,是为民服务思想的典范。

一、“为民”精神的历史演进

毛泽东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为悼念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而作的著名讲演《为人民服务》,引用史学家司马迁的话论证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是有价值的、重于泰山的,还用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意见举例,鼓励人们多提出对人民有利的办法和建议,为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毛泽东努力号召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不仅能够进一步鼓舞士气,而且还得到广泛赞扬,使党和政府更好的与人民群众融合在一起,奠定了坚强有力的后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得到了逐渐改善。邓小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上下了大功夫,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着重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改善经济和发展教育等多方面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使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变得更好。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十六大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他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江泽民“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思想,从党的高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性,八七扶贫攻坚的战略目标,大力加强了农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使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胡锦涛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生态环境上考虑人民利益。胡锦涛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他认为,群众在心里,要时刻想着群众、依靠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胡锦涛的一系列“为民”思想和精神,使他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新时代的“为民”精神

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党和国家从各方面入手,努力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经济上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形成“一带一路”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实施乡村振兴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决策,更好地使我国的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群众的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

政治上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种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巩固统一战线,符合党内人士和党外人士、大陆和港澳台同胞的共同利益。新时代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事业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提供更完备的制度体系。

文化上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造人民群众看得懂的、喜爱的、满意的文化作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 产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此外,新时代还要求党和国家要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使人民群众在建设中享受,享受中维护,维护中提高,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在文化建树中的成就感。

社会生活中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群众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新时代加大教育事业的发展力度,提高就业质量好水平,保障人民的收入水平和居住条件,使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医疗改革深入人心,增加社保的报销额度和低保的发放金额,党和国家以人民利益为标准,把人民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使人民对党和国家更满意,对美好生活更有希望和向往;下定决心战胜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狠抓落实,扶贫对象更精准,扶贫策略更明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新时代的一系列社会治理措施,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百姓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生态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在满足人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需要的同时,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预防和治理双管齐下保护生态环境,虽然功在当代,但利在千秋。建设美丽中国,打造蓝天白云,让人民的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新时代的“为民”精神还从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不仅为我国人民谋利益,而且为世界各国人民谋利益。

三、新时代“为民”精神的意义

1. 促进全社会的道德素质的提高。近年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逐渐深入社会生活,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更好的服务,在作为一个享受者的同时也是一个行动者,用自己的双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有利于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設,鼓励多为人民服务,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国家节假日仍让坚守岗位的兢兢业业的工作人员,他们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为人民群众出行带来了更多便利与服务。新时代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导人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公交车上让座的人更多,服务人员的态度更好,各种送温暖的活动丰富多彩,整个社会在这些榜样人物与榜样事例的影响下,更好地实现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再把自己受到的关爱回馈给社会,如此良性循环,加速提高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

2.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全社会形成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气,人与人有爱,人与社会有责,社会生活中推己及人为别人考虑着想,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在一定程度上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好处,号召各国人民 为建设和平安全、繁荣美丽的世界而努力,进一步促进世界和谐。新时代我国贯彻的为民政策,促使形成和谐良好社会风气,在维护自己国家人民利益的同时,以博大的胸襟考虑他国人民的利益,是和谐世界的积极倡导者。

3. 对青年职业选择的精神引领。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谈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不管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职位,只要是能够为人民服务,就是高尚的,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是一笔珍贵的财富,能够更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但是他的灵魂永远没有离开我们。不忘初心,就是要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不忘马克思的初心,不忘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不忘我们自己的初心。新时代更加重视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格,把“为民”精神发扬光大,党和政府带好头,人民群众跟好队,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共同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M].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猜你喜欢
青年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