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萍
摘 要:油画作为一种舶来艺术形式,在中国经历了艰辛的引进和坎坷的发展。在艺术市场的环境下,油画市场的发展对艺术家的审美趋向和艺术思潮的走向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油画市场在近三十年迅速发展,取得瞩目成就,也暴露出一些弊端。结合中国油画的发展现状和中国油画艺术品市场的梳理划分,探讨如何保持中国油画的艺术主体性,对中国油画的创作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油画;艺术市场化;发展;策略
油画最早由西方传教士引入我国。1981年利玛窦将天主教的油画和铜版画进贡给明朝万历皇帝,西方油画进入封建王朝时期上层社会的视野。清末维新变法之后,大批学子赴西方学习先进体制与文化,油画成为新的艺术形式被正式引入中国。1912年刘海粟、乌始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开始步入正轨,培养了第一批油画作家。在经历了艰辛的发展之后,中国油画和油画市场在改革开放以来厚积薄发,取得瞩目成就。中国油画的收藏投资热潮节节攀升,市场机制逐渐趋于成熟与完善,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如何在艺术市场背景下保持中国油画创作的民族性、传统性和艺术自由,首先要深谙油画市场的发展之道。
一、中国油画市场发展历程
(一)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
改革开放后中国油画艺术品交易市场从无到有,步入快速成长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中国油画艺术品市场呈现古典写实风格为主的创作潮流。在此阶段,“新古典主义”与“新学院派”在实践上都有所突破,以靳尚谊为代表的老一代才艺双馨的油画作家开创了具有古典意味的“新古典主义”,并且大力培育新人,写实油画一时间蔚然成风。陈逸飞的《得阳遗韵》《山地风》拍出百万元高价,引起西方艺术市场注意。同时期,经济腾飞的“亚洲四小龙”地区的投资人将目光锁定到属于油画市场拓荒期的中国内地,台湾索卡画廊的萧富元在1991年开始系统经营内地油画家,并且大量收购老艺术家的遗作,市场的兴起对古典写实主义的推崇,使得写实主义油畫作品成为市场主力。
(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
90年代中期,一些前卫艺术家的作品闯入国际美展,在艺术创作上呈现两种走势,一种是对社会的关怀,关注当下个人的生存状态,一种是文化学的转向,在追求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呈现出新生代艺术、波普艺术、超级写实艺术、抽象艺术等前卫艺术,与写实主义油画分庭抗礼。写实油画作为西方油画交易市场的边缘艺术品,在国内退出主流也符合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21世纪以来
中国油画市场经过十多年的细心耕耘,在21世纪伊始获得井喷式发展,伴随国内经济形势的火热,油画作品的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其中古典写实、政治波普艺术、现实主义等各类风格油画的价格都急剧攀升,尤其注意的是卡通走向市场前沿。2005年,国内两大油画交易巨头嘉德油画专场和北京保利油画专场的交易额纷纷跨过亿元大关,老中青三代油画艺术家的作品在国内外都获得不错的估值。譬如徐悲鸿的作品不断刷新国内油画的价格记录,《珍妮小姐画像》在2005年的北京保利专场,被拍出220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2006年《愚公移山》拍出3300万元的高价。徐悲鸿的作品为国内油画开辟了国际市场,老一代的赵无极、林风眠、朱德群、吴冠中、潘玉良等和中青代的蔡国强、陈逸飞、陈丹青、罗中立等油画家的作品,在海内外画展都有不俗的表现。比如蔡国强《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一度超越了徐悲鸿的《放下你的鞭子》的纪录。
2008年经济危机对国内油画投资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在经济回稳后其继续保持高昂的发展势头。曾梵志的三幅作品在海外油画市场均拍出过亿的高价,当代艺术占领市场主流。以2016年嘉德春秋拍卖会“中国20 世纪及当代艺术”为例,共征集到131 件(组)作品,分为4 个板块推出,分别是“85 新潮美术专场”、素心迹神——油画名家手稿专场、20 世纪及当代艺术之夜和20 世纪及当代艺术。耿建翌《灯光下的两个人》(图1)领衔整个专场,以1840 万元成交。刘小东的《自古英雄出少年》(图2)以1840万元夺得夜场最高价,吴大羽的《采韵-60》以1035 万元成交,成为本场过千万的两件作品。“20 世纪及当代艺术”是体量最大的一个单元,拍品总数达 88 件,成交62 件,成交率70.45%,总成交价2160.74 万元。其中过百万的4 件,颜文樑《月夜炊烟》以105.8 万元成交,其他为林风眠《绣球花》(149.5万元)、李瑞年《朱顶红》(276 万元)、周春芽《太湖红石》(126.5 万元)。可以看出,具有开拓性的老一辈艺术家和具有原创性及持续创造力的中坚力量仍然是稳定和托高市场的重要群体。艺术成就逐渐得到肯定并且市场价位仍在走高的艺术家受到了市场更多关注。
二、中国油画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画廊及经纪人的作用薄弱
画廊作为经营和展示艺术品商品的场所,要拥有广大的画家群体,熟知艺术家的创作动态和作品的市场价位,有计划地开展一些系列画展。油画经纪人穿梭于画家和画商之间,也有隶属于画廊的合作经纪人。随着国内外艺术品市场的开放和国内艺术品投资的热度提升,艺术品经纪人良莠不齐,出售作品优劣参半,赝品难鉴,对于专业的画廊展销活动开展造成巨大的冲击。
(二)缺少强有力的艺术评论家
商业性质的艺术评论家自中世纪以来就推入市场,一直是上层艺术品流通的重要评判参考和大众认识艺术品的重要媒介。商业艺术评论家不同于学者的“说教”式评论,他们熟谙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和艺术品的市场导向,以不亚于经纪人的敏锐嗅觉来评判一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商业艺术评论家在国外已发展成熟,而国内基于美术产业的发展不均衡,批评家较少介入商业性质的评估,也难以在艺术品交流中树立权威性。
三、中国油画市场发展的对应策略
(一)积极发挥画廊及经纪人的作用
画廊要熟知国内外市场风向,有收藏家群和画家群。通过一次次专业的、系列的主题画展,依靠主动联络,加强宣传攻势,依靠高品位的艺术品来吸引客户参展和画家投展。恰当的作品提供给了合适的收藏家,就是一个合格的画廊。可以逐步建立代理制度,为画家提供经纪人服务,与画家签订协议,画廊负责包装和宣传画家及作品,但画家的参展活动和创作活动要受到画廊的制约,形成“产—供—销”一体式画廊,逐步完善艺术品交易市场。
(二)吸引理论家、批评家参与市场运作
这对于提高中国油画的学术层次、管理水平及扩大影响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里,批评家的作用有三个方面,裁判、参与创作和决定选择并书写历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权威批评家一字千钧。可是在中国,在传统美术中批评家并不重要,因为标准是传统的,也就是判断根据是现成的,艺术家依此创作,批评者依此评判。中国的批评家也较少地介入美术产业,还没有在生产者当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更有甚者不屑于参与艺术品的商业运作,所以也自然而然没有在艺术体系中树立起相对的权威性。
画廊作为经营者要宣传和普及画家的艺术简历、作品风格特点、创作动态以及他们的画作在市场上的价位,有计划地向受众群体进行介绍,并使用各种宣传形式,包括举办画展、编印画册、开研讨会,等等。这个过程离不开艺评家的作用,可以请他们写评介文章,实事求是地评介画家和作品。
参考文献:
[1]周功华.油画民族化董希文的理论和时间研究[M].长沙:湖南出版社, 2008.
[2]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4.
[3]邢涛.消费时代下中国当代油画价值取向探讨[D].西南大学, 2011.
[4]朱德义.艺术市场与中国油画的发展[J].文艺研究,2010,(02).
[5]王建军.艺术市场化背景下的中国油画艺术发展之路[J].当代文坛,2009,(09).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