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对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8-01-21 13:52贾小影张逊娟刘伯岩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期
关键词:阿托支架动脉

贾小影 李 淞 张逊娟 刘伯岩*

(1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吉林,吉林 长春 130021)

颅内动脉狭窄是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为基础的病因,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据统计[1],颅内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构成比约为10%,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约为8%,在所有脑梗死病例中大脑中动脉狭窄者约占8%。该病病死率较高,未经治疗的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者病死率高达70%[2]。阿托伐他汀和血管内支架植入均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常用治疗方案,各有优势和不足。关于2种方案在颅内动脉狭窄病例中的效果和价值也尚未得出一致意见。鉴于此,本研究从成本-效果方面分析各自在颅内动脉狭窄病例中的价值,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狭窄病例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124例开展对照试验。纳入标准: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动脉狭窄,狭窄率60%~90%,狭窄长度<10 mm,远端血管直径>2 mm,存在相关临床症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急性脑梗死或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高度迂曲或者完全闭塞者,不符合治疗方案适应证者,颅内动脉先天发育不良者,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疾病者,拒绝参与研究试验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组,其中选择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者记为药物组,共有65例,选择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者记为介入组,共有59例。药物组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45~78岁,平均(64.2±5.4)岁,狭窄部位:前循环35例,后循环30例。介入组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43~80岁,平均(64.7±5.9)岁,狭窄部位:前循环32例,后循环27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药物组:①常规治疗:包括基础疾病对症治疗,饮食和运动疗法,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等;②阿托伐他汀:取40~80 mg阿托伐他汀钙(北京嘉林药业股份,国药准字H19990258)口服,每天2次,待6个月后将剂量改为20 mg,每天1次,睡前口服。

介入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方法如下:手术前每天给予75 mg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国药准字H20123115)、100 mg阿司匹林(湖北鑫烨医药,国药准字H20040156),连续用药3 d后行介入手术。选择全身麻醉方式,同时需要给予实施DSA监测。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肝素化后行Seldinger穿刺桡动脉,选择6F导管植入椎动脉颈段远端或者颈内动脉,并将微导丝置入并穿至远端皮层动脉,沿着微导丝将合适规格的Wingspan支架植入,确定位置满意后将其释放。若支架和血管壁贴合良好,则将球囊缓慢回撤,否则需要继续扩张直至效果满意,术后除给予常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管理外,还需要同时给予阿司匹林,每天用药剂量为100 mg。

1.3 观察指标。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于出院前评价治疗效果,将血管狭窄<50%,病变区域无缺血或者出血事件者记为临床改善,统计临床改善率。观察住院时间和成本,计算成本与临床改善者的比值,并将其作为成本-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18个月,若患者死亡则中断随访,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将P<0.05记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药物组共有57例临床改善,临床改善率为87.69%(57/65);介入组共有54例临床改善,临床改善率为91.53%(54/59)。组间临床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687)。

2.2 住院时间、成本及成本-效果分析:药物组住院时间、成本及成本-效果分别为(5.6±0.7)d、(2586.9±267.1)元、29.50,介入组分别为(7.8±1.3)d、(8567.5±326.9)元、93.60。药物组与介入组住院时间、成本数据间均存在显著差异(t=11.881,P=0.000;t=111.972,P=0.000),且药物组成本-效果远低于介入组。

2.3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药物组随访期间有4例急性脑卒中、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死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46%(12/65);介入组随访期间共有2例急性脑卒中、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死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86%(7/59)。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91,P=0.442)。

3 讨 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调节脂蛋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减少斑块表面溃疡的作用,在防止血栓形成、改善斑块稳定性方面作用效果良好。此外,阿托伐他汀还能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因此对于不良脑血管事件也有理想的预防作用[3]。血管内支架植入手术具有微创性,能够增加血管远端的血流量,防止血栓形成[4]。但是关于此种疗法褒贬不一。有研究认为[5],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具有显著积极作用。但是另有研究指出[6],在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且颅内动脉解剖结构复杂、直径小、血管壁薄,并不能从根本上预防血栓和斑块形成。

本研究中,2组临床改善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而药物组住院时间、成本数据均远远优于介入组,且前者成本效果为29.50,远低于后者的93.60,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稍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但后者成本-效果更佳.综上,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1] 侯永革,王菁,刘燚隆,等.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6):294-299.

[2] 雷勇前.阿托伐他汀保守治疗与支架植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风险/获益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4):1528-1530.

[3] 罗栋为,唐小荣,吴振东.强化降脂治疗用于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6,29(4):653-654.

[4] 杨帆,陈俊良,单国进,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3):58-60.

[5] 覃浩强,韦寅,钟盛武,等.辛伐他汀防治多发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恶化临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5):173-174.

[6] 蒋艳玲,哈尼夏.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7(19):11.

猜你喜欢
阿托支架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