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十二指肠、胃和胰胆等部位由于病变发生出血, 主要表现为呕血和便血, 常伴有血容量不足引发的周围循环衰竭, 且可能出现持续出血和反复出血,病死率较高[1], 内镜辅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可以减小手术造成的创伤, 在治疗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 能够改善疗效[2], 本研究对内镜辅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效护理对策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内镜辅助治疗的15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6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对照组男40例, 女36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0.2±8.6)岁, 胃溃疡9例, 十二指肠溃疡12例,应激性溃疡3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52例。观察组男41 例 , 女 35 例 , 年龄 23~68 岁 , 平均年龄 (40.1±9.3)岁 , 胃溃疡7例, 十二指肠溃疡11例, 应激性溃疡 2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5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凝血、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 并给予对症治疗, 采用内镜下喷洒或注射药物、金属钛夹、电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术前:在患者入院后给予护理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史、禁忌症、呕血和黑便的量及颜色等、出血量、生活和工作习惯、饮食习惯、心理状态等情况;开放2条静脉通道, 补充血容量, 调节患者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为输血做好准备, 避免输血过快;若有呕血情况患者, 使其头部偏向一侧, 保持床头抬高,及时清理患者口中的积血, 避免发生误吸和感染;存在血便的患者, 要嘱其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干燥;对存在疼痛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 了解具体的部位、程度等情况, 并及时通知医生;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和内镜技术知识的讲解, 帮助患者消除疑虑和不良情绪。②术中: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头稍向后仰, 在进镜前给予利多卡因胶浆, 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等变化, 嘱患者咬紧口垫, 放置一次性垫子;嘱患者在进镜过程中进行吞咽动作来配合医师, 不可咬镜和转动身体,防止内镜损伤内脏;给予患者吸氧支持治疗, 于术中观察患者神志、呼吸等情况, 指导患者深呼吸, 若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并判断是否终止治疗, 记录病变特征。③术后:结束后取下口垫, 观察患者是否有头晕、腹痛等情况, 在情况稳定后送回病房;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和应对方法,告知患者保持卧床休息, 将床头抬高, 防止误吸;在术后48 h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询问头晕、心慌、呕血、黑便等情况, 若患者存在胸骨后疼痛、咽部疼痛等症状时, 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在术后24~48 h禁食, 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禁食的必要性和不良后果, 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物质, 患者无活动性出血后, 指导患者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 注意患者进食情况。④出院: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并保持少食多餐, 禁烟戒酒, 确保有充足的休息。并嘱患者按时服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 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告知患者定期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出血情况得到完全的控制;有效:活动性出血得到有效的控制,内镜检查下仍有少量出血;无效:患者出血情况未得到控制。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再出血情况对比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7.35±1.03)d长于观察组的(6.79±1.0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08±1.20)min短于对照组(7.09±1.05)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9,p<0.05);对照组发生再出血率为19.74%高于观察组的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p<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对照组显效33例(43.42%), 有效30例(39.47%), 无效13例(17.11%), 总有效率为82.98%;观察组显效39例(51.32%), 有效35例(46.05%), 无效2例(2.63%),总有效率97.3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95,p<0.05)。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 常见的有胃肠道疾病、门静脉高压、全身性疾病等, 进行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控制病情, 主要进行血容量的补充和止血。内镜是常用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能够明确出血部位, 进行及时的止血治疗, 操作简单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痛苦小[3]。治疗后, 由于受凉、情绪大幅度波动、饮食不当等情况均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再出血, 通过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 向患者讲解饮食和疾病的有关知识, 能够减少患者出血次数[4-6]。消化道出血病情发展迅速, 且容易反复, 患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在治疗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 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并给予健康知识指导和心理疏导, 能够减轻不良情绪, 增加患者对治疗的配合, 改善预后情况[7]。通过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整体的评估, 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其了解疾病、治疗方法、生活习惯和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增加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治疗的认识,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休息,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8-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再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 能够促进患者恢复, 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 降低患者再出血率。
综上所述,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内镜辅助治疗下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 可以减少患者治疗时间, 降低患者再出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