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
顽固性鼻出血复发率较高, 加之出血点病灶难以确定,给整体治疗带来较大难度[1,2]。鼻内镜疗法属于新型微创疗法, 在现阶段临床治疗中有广泛应用[3]。本研究选取63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 对鼻内镜下电凝及微波疗法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63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选患者均满足相关诊疗标准, 且合并反复型鼻出血症状。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类严重疾病者、合并器质性病变者、合并鼻腔良性及恶性肿瘤者、不能配合鼻内镜下相关治疗者、采用电凝及微波治疗无效者。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A组(31例)与B组(32例)。A组男19例, 女12例;年龄30~60岁, 平均年龄(36.54±7.82)岁。B组男20例, 女12例, 年龄30~60岁, 平均年龄(37.03±7.6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A组 接受鼻内镜下电凝治疗。取仰卧位或半坐卧位, 行局部麻醉处理。无明显不良反应, 则采用吸引器, 将鼻腔内部的血块及积血等物质彻底清理干净, 采用低卡因鼻腔局部麻醉处理。将鼻内镜置入到鼻腔内部, 详细观察鼻腔黏膜及其组织, 明确出血点病灶。对于合并糜烂渗血者, 采用双极电凝进行局部烧灼。出血量较大且无法明确出血点,采用肾上腺素棉片, 做好吸血处理。借助鼻内镜, 沿着出血方向, 行电凝烧灼。对于出血点明确但暴露点不明显者, 采用单极高频电刀, 对出血位置极佳, 采用间接性电凝处理。操作过程中, 应注意操作手法, 必要时垫置明胶海绵。术后根据患者情况, 及时给予止血药物, 术后2 d将油纱条取出,适当给予抗感染干预。
1. 2. 2 B组 接受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对于合并紧张及恐惧等心理的患者, 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满足手术要求方可开展治疗。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后, 行局部麻醉处理。无明显不良反应, 则采用吸引器, 将鼻腔内部的血块及积血等物质彻底清理干净, 告知患者勿吞咽分泌物, 采用吸引器将口边分泌物及血液吸走。低卡因鼻腔黏膜局部麻醉处理,在鼻内镜引导下, 寻找出血点, 注意检查顺序。放置明胶海绵,保护创面的同时, 也进一步对鼻腔粘连现象进行预防。若操作时大量出血, 则行吸血处理, 后对出血点进行微波凝固止血, 然后行复位。开展手术治疗前, 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评估,结合血压、血常规等检查结果, 制定手术治疗方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判定标准:成功:鼻内镜辅助下, 30 min内找到出血点, 并行止血, 止血时间控制在10 min;失败:鼻内镜辅助下, 30 min内未能找到出血点病灶, 或者找到出血点, 但未能在10 min内进行有效止血。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A组治疗成功30例, 失败1例,成功率为96.77%。B组治疗成功25例, 失败7例, 成功率为78.13%。A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 P<0.05)。
2. 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A组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9±1.35)min、(29.36±5.96)ml少于B组(6.23±1.98)min、(56.63±7.88)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15.45,P<0.05)。
顽固性鼻出血较难治, 一般采用局部压迫法、填塞等方法均不能有效改善症状, 且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也一定风险,不仅无法有效改善出血症状, 同时也会导致鼻腔损伤及感染,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 对于合并鼻息肉者,传统治疗方法无法直接暴露, 治疗缺乏一定针对性, 因此止血效果不够理想[4]。
多年实践经验认为, 顽固性鼻出血患者治疗关键在于明确出血原因及位置, 进而采取措施进行迅速止血处理。目前,鼻内镜操作在顽固性鼻出血患者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 这是由于在鼻内镜的辅助下, 可产生显著的照明效果, 其视觉宽广, 可进行多个角度观察, 可对鼻腔内部情况进行快速诊断,进而及时找出出血点病灶[5]。同时, 鼻内镜视野清晰, 配合吸引器, 可及时发现隐秘位置出血点, 从而保证整体治疗效果[6]。对于合并心肺功能较差者, 比较容易引起全身性并发症, 但是采用鼻内镜, 可有效避免副损伤和新的出血点, 因此能够保障治疗安全。
在鼻内镜辅助下行电凝止血处理, 可借助高频电刀或双极电凝, 在直视条件下, 直接深入到患者鼻腔内部开展止血处理, 同时也兼顾到狭窄位置的出血病灶, 从而迅速达到止血治疗效果[7]。同时, 根据患者实际需要, 利用鼻内镜直视作用, 直接将纱条填塞到患者鼻腔内部, 从而有效增加治疗安全性, 减少对鼻腔黏膜的损害。根据权威文献报道, 鼻内镜下电凝治疗, 还能有效缩短治疗及操作时间, 治疗同时也可对其他鼻腔疾病进行探查, 并及时进行相应治疗。电凝疗法不仅创面小, 同时愈合速度比较快, 操作安全可行, 可控制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
而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则是采用高频电磁波, 对鼻腔内出血点进行热凝治疗, 此种治疗方法充分利用交变电磁场所产生的热效应, 破坏黏膜下血管网, 从而实现其治疗及止血作用[8]。微波热凝止血方法安全性比较高, 且操作便利, 其探头能够直接到达病灶, 迅速止血, 且能够严格微波探头的温度, 可有效避免和减少传统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的不便、痛苦。一般认为, 在为患者实施微波治疗时, 应关注患者是否具有出血性休克的风险, 积极做好抗休克治疗[9]。对于出血点病灶分布在嗅裂区的患者, 应填塞膨胀海绵, 以免对患者嗅觉神经产生严重损伤。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A组治疗成功率96.77%显著高于B组的78.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权威文献[10]结果基本一致, 也说明在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时,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 临床效果更为明显, 不仅止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可控, 同时也能有效保障患者治疗效果。但是,本研究未开展定期随访, 无法知晓两组患者远期疗效, 仅仅对近期疗效及手术相关情况进行探讨, 应在日后相关研究中不断对内容进行丰富。此外, 对于合并血管疾病及慢性疾病者, 应对其基础疾病进行关注, 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控制, 降低治疗风险。
综上所述, 充分利用鼻内镜辅助效果, 可从多个角度对患者鼻腔内部情况进行明确, 从而快速确定病灶位置, 无论是电凝疗法还是微波治疗, 操作均比较方便, 且止血速度快,对患者术后的影响不大。但是采用电凝疗法, 疗程更短, 疗效更为显著,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