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阵英│文
黑龙江宝清县七星泡镇畜牧场英杰蜂场,155607
黑龙江地区北国边疆,属于高寒地区。该地区养蜂越冬期长而且严寒,越冬蜂群需强壮适龄。所谓适龄就是未饲喂幼虫不参加采集的这批工蜂。如何使越冬蜂健康长寿不仅关系到蜂群越冬效果,同时对来年春繁成败至关重要。
要想越冬蜂体质健康,必须从越冬蜂培育着手。黑龙江地区培育越冬蜂时逢秋蜜阶段,为确保幼虫营养丰富,延长越冬蜂培育期应像春繁那样群壮、饲料充足,当巢内出现越冬蜂幼虫时停止王浆生产。只有高质量子脾才能哺育出健康的工蜂。
提早秋繁,适时关王停产是本地区培育强壮越冬群不容忽视的管理环节。近年来由于气候、蜜源条件改变,养蜂生产也应因客观条件的改变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前本地养蜂都把秋繁起始日确定在8月15日,如今秋蜜减少后期又低温多雨不利于越冬蜂培育,各地应根据本地气候及蜜源条件提前至8月上旬为宜,并根据开繁早晚在8月末到9月5日及时关王停产。越冬蜂出齐后彻底治螨。
优质充足的越冬饲料是蜂群安全越冬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蜂友们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蜂群越冬饲料全部以糖代蜜。笔者认为,应改变以往越冬蜂出齐后用5~6个晚上突击饲喂的方法,这样做不仅给越冬蜂增添了较大的劳动强度,往往还因气温低,蜂脾关系不当,达不到全部封盖,且越冬期因吸收空气中水分,工蜂食后易产生痢疾。科学的饲喂方法应在8月中旬后根据蜂群实际情况,每晚饲喂一定量优质白糖浆(比例1∶6)。这样既起到奖饲作用,同时又储备了越冬饲料,不仅减轻了越冬蜂劳动强度,又避免秋后甘露蜜掺入越冬饲料。
在确保安静、黑暗条件下利用巢门这一窗口,调节好巢内温度。使巢内温度稳定在“冷不结冰,热不散球”这一标准。事实证明:在蜂团不散状态下,还应使蜂群暖一点好。在越冬期应做好防鼠工作。
早春3月“惊蛰”前后,本地区会出现一次回暖天气。如果本地小气候能够达到蜂群排泄要求,应抓住时机及时排泄。经排泄后,蜂群工蜂重新结团后更加安静。
高寒地区蜂群排泄之日并非开繁之时,室内越冬群应重新入室。室外越冬群要减少上部保温物,扩大巢门,使蜂群继续保持越冬状态。室外越冬群还应采取巢门遮阴方法控制工蜂空飞。
在黑龙江地区不论南北,开繁日确定在当地柳树开花前10天左右为宜,提早开繁不仅外界无蜜粉,而且由于不利气候影响不仅繁殖速度缓慢,工蜂受幼虫影响采集欲望高而产生空飞,严重导致越冬蜂提前衰老,意外损失增多。
在本地区春繁蜂群基础蜂数不能低于1万只工蜂,理想的群势应每群蜂数达1.2万只。3~4脾开繁,平均每脾3000只以上,蜜粉充足,巢门喂水。只要做好箱外辅助保温,无需采取任何促繁措施让蜂群自然繁殖,既平稳地培育出第一代健康工蜂,又达到了延长越冬蜂寿命的目的。
春季各种细菌病开始复发,要做好防疫工作,既要做好转地蜂箱蜂具消毒工作,又要对饲料做好消毒灭菌事宜。特别注意补喂的花粉必须做好消毒处理,要饲喂优质白糖,糖、水比例在1∶6为宜。严防因工蜂肠道受其感染引发各种蜂病以及爬蜂病。
众所周知,蜜蜂寿命的长短,决定于它的劳动强度。无谓的劳动增多必定缩短工蜂寿命。大自然是残酷的,风霜雨雪,酷暑严寒都对蜜蜂生存造成危胁。管理者就是在客观条件下遵循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规律为蜂群营造一个最佳生存条件,使蜜蜂在短暂的生命过程中做到蜂尽其力,养蜂者才能得到丰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