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娟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阜新 123200)
多发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有着发病人群呈老龄化的特征,且会造成瘫痪、感觉语言障碍等临床症状,严重甚至可能导致痴呆,对患者和患者家庭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最近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造成多发性脑梗死发病率也日益提高[1]。在脑部检查疾病中CT影像检查和MRI都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检查手段,为了探讨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方医院收治的37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两种方法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指标差异。具体报道如下。
1.1 临床研究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方医院收治的37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37例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及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首先37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常规的CT检查,然后再给予MRI检查。37例患者包括男21例,女16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69.87±12.43)岁。97例入组的患者在入院时均出现多发性脑梗死的典型症状,如语言障碍、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偏瘫等,随后分别进行CT影像学检查以及MRI检查。
1.2 方法:37例患者先进行常规的CT检查,将影响检查的金属饰品取下,如假牙、耳环等,情况必要的需要做碘过敏试验,以亲切的态度对患者说明检查事项,告诫患者在检查时不要移动,做横断扫描检查时患者去取仰卧位,着重检查后颅脑窝时以听眉线为基线。对骨窗、脑窗进行观察和摄片。冠状扫描取仰卧位或者俯卧位。
MRI检查时体位选择仰卧位,头部先进入,并在患者头部加垫软垫,起到固定和让患者尽量舒适的作用,使患者保持好体位进行常规横断位扫描,如情况需要加扫冠状位。
1.3 观察指标:统一由我院两位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影像学医师对MRI扫描图像和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将观察到的病灶数量、大小进行分别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7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常规CT检查总检出率72.97%(27/37),采用MRI检查总检出率94.59%(35/37),MRI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7.1958,P=0.0000)。
患者出现血栓性脑梗死早期检查结果显示:6 h内MRI检出率70.27%(29/37),CT图像检查仅为10.81%,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73.3350,P=0.0000)。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近年来对我国中老年人群造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因为多发性发病脑梗死病症较为典型,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诱因结合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等作出初步判断,但还是有些患者出现较多不典型的症状,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扰[2]。为避免误诊、漏诊,将出现不典型的临床症状患者进行准确判断,临床多采取常规CT影像检查和MRI检查避免病症混淆带来的不明确诊断。
在本次对图像的分析中,医师根据从正常组织中区分病理组织,MRI所区分的病灶明显优于CT图像检查,CT检查也具有一定优势。MRI的优势是可以在脑缺血后6 h内准确诊断出缺血病灶,2 h内对低密度病灶检查率较高,可在脑梗死发病的短时间内进行较为有效的判断;总计检出病灶数量明显优于CT检查,对于小脑7个不同部位的异常检出情况显著高于CT检查中的冠状扫描,对于颞叶。脑室旁以及小脑部位的梗死检出率和常规CT图像检查没有明显差别;MRI检查脑梗死所花费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对于微小病灶的检出率MRI具有显著优势。CT检查中的平扫扫描检查时间明显短于MRI检查时间,具有一定的优势,且经济适用高,价格较低,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实质出血的检查具有突出优势,在24 h后对低密度病灶有较高的检出率[3]。
综上所述,MRI和常规CT图像检查都具有一定优点,MRI在病灶较为隐蔽微小和早期缺血病灶检出等应用方面具有突出优势,CT检查在时间、检查费用、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依据,避免漏诊、误诊,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诊治。两种方法都是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MRI应用价值较为突出,但还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条件为基准,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