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威
摘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是高校所肩负的两大使命。科研育人理念的提出,将高校的这两大使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进程中,构建高校科研育人的新模式,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亦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 科教融合 科研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190-02
在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进程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关键所在,而高校则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因此可以说,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在我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新时期高校科研育人的内涵
1.科研育人的理念的提出
近年来,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极大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技引领时代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高校作为创新科技成果产出的主要阵地,理应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正因为如此,许多高校都将科研水平的提升放在了学校发展战略的首位,与之相伴生的问题便是,高校在重视科学研究的同时,忽视了人才的培养工作,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时有发生,科研与教学渐行渐远,甚至严重背离。鉴于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月19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并在其中首次提出“五育人”机制。即在原有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础上,新增“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形成“五育人”的理念。“科研育人”的理念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了中央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中。[1]
2.新时期高校科研育人的内涵
科研育人,从字面理解即是通过有效的科研活动达到培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更确切地说,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入科研活动,重视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使学生的科研素质得到提升。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简言之,科研育人的内涵即是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式的学习,使学习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工作汲取知识、磨炼意志、锻造品格。
二、高校实施科研育人战略的意义
1.有助于厘清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以科研促教学
长久以來,在高等教育范畴内总是存在这样一种误区,即教学与科研是对立的、不可兼得的,科研工作做得好的教师一定无暇顾及教学工作,其教学成绩一定不会太突出;反之亦然,教学工作中成绩斐然的教师亦无更多精力兼顾科研,其科研成果必定平淡无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只有将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科研育人理念的提出,对于厘清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虽然从表面看来,教学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但高水平的教学一定是以高层次的科研工作为基础;有深度的教学内容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无不是以教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教师掌握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为基础。[2]正确认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培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教师应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积极围绕教学内容搞科研,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同时在教学中适时引入本学科学术前沿最新成果,使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不断拓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有效地实现科研育人。
2.有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首先,实施科研育人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将教学工作带入科研工作之中,可使学生从枯燥单调的书本知识转向有趣的科研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吸收理论知识。
第二,实施科研育人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传统授课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有课程设计、市场调查、生产实习等操作性环节,但毕竟时间短且不连贯。以研究式教学为主的科研育人方式,可使学生通过系统完整的科研活动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实施科研育人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科研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脚踏实地做科研,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风和诚实守信、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
最后,实施科研育人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科技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和能力。[3]科研工作细致又繁锁,需要大量的调研和试验,这就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项目组分工合作,同心协力,才能形成合力攻坚克难,才能取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综上所述,实施科研育人有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从传统的课堂讲授转变为研究式的学习,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我国科研育人的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
1.积极拓展高校科研育人的途径,营造科研育人氛围
尽管当前国家十分重视高校的科研育人情况,适时将科研育人的理念写入教育指导性文件中用以指导高校的育人工作,但大多数高校对科研育人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高校应该全面贯彻科研育人的理念,应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科研活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营造为育人而科研的研究氛围。同时积极拓展科研育人途径,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和引导学生从课堂走进科研,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科研育人的氛围。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从数据分析、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简单工作入门,循序渐进,逐渐承担科研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组织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设立大学生科研项目基金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实践。
2.积极构建高校科研育人的政策环境
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科研”与“育人”相分离的现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育人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促进科教学融合、以科研促教学的保障制度,为科研反哺教学和促进育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政策层面上促进高校科研育人更快地落实、更好地发展。对指导学生科研、开展研究型教学、参与跨学科教学的教师予以肯定和奖励;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科研工作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推进科研成果向教材转化、向课堂转化、向教学转化[4];在职称评定、科研工作量化考核中对在科研育人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政策上的倾斜,不断加强与完善科研育人格局。
3.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育人机制
一般来说,高校的科研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需求,这样更有利于高校的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育人机制,积极引导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科研工作,是把学校科研活动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有效措施。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育人机制,开展研究式教学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把科学研究的重点转向社会实践,尤其是面向社会经济中的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或者是技术难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开拓和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并在此过程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在社会实践和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鼓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这就需要高校尽快培养出大量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科研育人的作用,积极探索科研育人的新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创新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愿.高校科研育人的现实困惑与实现对策[D].长江大学,2017.
[2]崔明德.“科研育人”论纲[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220-225.
[3]陆锦冲.高校科研育人:内涵、方向、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2(9):3-5.
[4]王李金,杨彩丹.转变观念,强化科研育人理念[J].中国高校科技,2012(1):20-23.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