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毅
摘要:在当前的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本文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一般表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出现的根本原因,以此为依据提出化解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对策,希望能够引导大学生人际关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关系障碍 表现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180-02
在大学生群体中,人际关系属于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甚至是将来的就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属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一定的保障。而这一关系存在障碍,则容易引导他们心理失衡,造成一定的人际障碍。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但是,在当前的大学校园中,人际关系障碍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进行研究有着极强的实践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一般体现
(一)心理敏感,对社会感到恐惧
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大学生对自己的形象更加关注,他们总是渴望让自己以满意的形象展现在别人面前。所以,在大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对交往的期望值极高,恐惧自己的行为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害怕自己哪里出现错误而引起别人的嘲笑,心理总是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和他人进行交往,或者是在公共场所,都会让他们的内心感到紧张。此种对社交所产生的恐惧会让大学生感到焦虑、痛苦,甚至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自我封闭,和外界隔绝
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将自我封闭起来,将自身隔绝在自我的世界之内,不主动和别人进行人际沟通。在他们的认知中,外界的世界和自身没有关联。所以,他们用冷淡甚至冷漠的态度面对外界的事物,这让他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三)过于自卑,对别人持怀疑的态度
从大学生的角度看,盲目自大不好,但过于自卑也有一定的隐患。假如一个大学生无法形成准确的认知,不能对自己形成准确的定位,心理产生自卑之感。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通常会觉得别人在探讨自己的不足之处。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对别人持怀疑的态度。面对外界的事物,疑神疑鬼,郁郁寡欢。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对别人的态度捕风追影,对别人指手畫脚。如此一来,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四)盲目攀比,总是嫉妒他人
通过研究得知,嫉妒心理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危害最大。在人和人沟通的过程中,人际攀比无法避免。恰到好处的攀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大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但假如不能掌握好攀比的度,盲目进行攀比,对他人产生嫉妒,则极易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情绪出入较大,暴躁易怒,对人际关系恶化严重。万一调整不好,还极易造成自杀、犯罪等重大事故。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根本原因
(一)主观因素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明确人生走向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人的心理变动最大。中学阶段,学生都要为高考努力,学生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将来的人生走向。而进入大学校园之后,人们逐渐开始自省,希望对自己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进而给自己的将来作出正确的规划。但这一进程是极易发生偏差的。一方面,大学生在对自己进行审视的过程中,存在自卑心理,用自身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如此一来,就会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知。在和别人沟通的过程中,由于他们自觉不如他人,容易对他人产生误解,引发新人危机,甚至是放弃和他人的沟通和交往。而另一方面,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过高,在和人交往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比别人要高明。他们一旦意识到别人和自己相比有一定优势,就会产生极强的嫉妒心理。学生一旦陷入这种状态,就会认为他人的存在将会给自己带来威胁,产生迫害他人的心理,甚至会付诸行动,最终造成惨剧。
(二)客观元素
首先,社会环境。在目前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类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大学生正是三观形成的紧要阶段,极易被外界变化所影响。对于复杂多变的世界,一些和社会接触不多的大学生变得随波逐流,无法确定哪些人生观才是正确的,世界观也没有定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容易走向歧途。比如,当前无孔不入的互联网文化,网络世界发展速度极快,打破了空间上的局限,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这从文化融合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给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很多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对现实社会中的人际沟通反而感到极为陌生。而长时间不在现实中与人沟通,导致他们人际关系出现障碍。
其次,学校环境。学校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环境之一。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高中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中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关注。如此一来,很多学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学习,忽略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培养。在此环境下,“书呆子”数量不断增长。另一个阶段,大学校园环境。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环境更为开放,同学、教师来自于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碰撞更加剧烈。在此环境下,大学生必须有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然而,刚刚从高考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的学生通常在人际沟通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在初始阶段极易遭遇失败。在经历了几次人际沟通的失败之后,有的学生能够适应身份的变化,顺利地和他人进行沟通,但是也有很多学生会觉得人际沟通是一种负担,从内心否定和他人展开互动,最终陷入人际沟通障碍。
(三)家庭要素
家庭不和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障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目前社会背景下,大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包含一定的功利目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将知识分为“有用”或者“技能”两个部分,至于那些他们认为无用的知识通常不够关注。在此教育原则的引导下,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极端,要不过于溺爱,要不过于严厉。但不管是哪一种教育目的,都会使孩子的性格出现缺陷。对孩子溺爱,容易教育出过于自私的孩子,而父母过于严厉,则又容易让孩子自卑,无法顺利地和他人进行沟通。不管哪一种教育,教育出的孩子都会产生人际关系障碍。
三、化解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对策
(一)校方充分发挥主动作用
毋庸置疑,学校在一个人的成长进程中发挥著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轨迹。所以,充分发挥校方的主动作用是化解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可行性方法之一。
发挥校方的主动作用,应该从下面两个层面努力:一是在大学校园内设置和人际关系相关的课程,比如,心理学相关课程,人际交往方面课程等。依托这些课程向学生传递相关人际交往知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系统。而且,还能在课程中借助情景演绎、案例教学等形式,进行快乐教学,在更为轻松、简单的环境中教学生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另一层面,要充分展现教师的影响力。尤其是辅导员,在大学教学阶段,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教职人员,有了他们的以身作则,通过他们的亲自引导,才可以给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准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应当如何接人待物,和人进行交流。另外,还必须主动协助学生化解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转化为指引学生健康成长的明灯。
(二)强化对家长的引导
通过调查得知,很多存在人际关系障碍的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通常存在溺爱或者过于严厉的情况,这些都导致孩子出现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对孩子的人际交往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化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过程中,强化对家长的引导,给予正确的家庭教育也是不能缺少的。家长针对孩子实施教育,要最大限度地掌握好度——对孩子进行赞扬必须掌握好度,对孩子提出批评也要保持公正、客观,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夯实稳固的根基。同时,也要引导家长重视对孩子人际交流能力的引导,多掌握孩子在人际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提出正确的意见,协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交流关系。
(三)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在化解人际关系障碍的进程中,外界客观要素的存在固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重点还在于大学生本身,只有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才可以构建良好的人际交流关系。
首先,学生要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喜欢自己。自卑或者缺少自信的学生通常会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定。在和别人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分析自身的不足,确定正确的标准,不可以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对比,认可自己的成绩,学会欣赏自己。其次,要打开自己的心房,主动和别人进行交流。一个人有多主动,就决定他们的空间有多大。只有放飞自我,才能够被别人认知。假如过于封闭自我,就无法和别人进行真心的交流。要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积极参加班集体的活动,让阳光投射到学生的内心。再次,重视他人,逐步培育学生的利他性。在和人交流的过程中真诚相待,让对方感觉到温暖。接受他人的独特性,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包容他人的不足之处。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换位思考,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尽量给他人提供帮助。如此,就可以建立起更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更多人的帮助。第四,依托共情达成相互理解的目的。在和别人交际的时候,尽量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体验他们的情感体验,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世界。第五,借用当前流行的各种教育理论。明确学生的心理规律,更好地感受学生的思想变动,强化人际交流的影响。比如,借助首因效应,在和他人初次接触的时候,尽量建立好的第一印象。注意投射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去猜度他人。运用晕轮效应,强化对学生的认知等。
四、结语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学生争取更多的资源,为他们创造发展机遇,为学生的成功奠定基础。大学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是社会财富的源泉。只有让他们拥有优良的人际交流能力,才可以在社会立足,展现自身的影响力,实现茁壮成长,逐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张雅君,宋振韶.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7,25(1):56-60.
[2]潘虹.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0,25(6):107-108.
[3]刘成.从人际关系角度谈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7):137-139.
[4]底爱芳.大学生运动参与对其人际关系处理特征影响——从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比较透析体育活动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4):100-107.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