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的社会发展价值阐释

2018-01-20 14:45刘艳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价值学前教育

刘艳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推进与发展,构建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作为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应用,教育机构及教师要引起足够重视,明确民俗文化课程的社会发展价值,加大学前教育民俗文化的宣传,弘扬先进和谐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将学前课程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社会价值,有利于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本文对学生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的基本内涵与社会发展价值进行了观点论述。

关键词: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内涵理念;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1-0239-02

1.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的基本内涵

学前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是一个深入引导的发展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学前儿童的掌握情况采取相关教学模式,注重学前幼儿的健康成长,不断总结民俗文化课程教学经验,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社会发展价值以儿童为背景,创新先进的教育理念,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涉及的自然文化环境内容比较全面,使得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并在动态发展的人类生活文化场景中体验民俗文化的价值,从中感受生活真谛,追求生命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能够拓展儿童的思维创造力,使他们在身心、情感、意志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另外,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合理安排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时间,在课程运行中进行科学指导,才能促进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的有序开展。教师在积极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当中,也逐渐促进和引导了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2.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的社会发展价值

2.1 追求文化公平,向往社会公正。管子曰:“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突出公平、公正思想,主要涉及经济学、法律学、伦理学等知识点。公平是人类生活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参考尺度,约翰·罗尔斯指出,“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文化公平是指人类所有成员平等、公正地创造文化、持有文化、享受文化及其成果的机会、权利与自由。文化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更高发展需求,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权利之一,是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平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人类社会的发展证明,教育是人类社会迈向和平、自由、公平及正义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张王牌。教育的不公平已成为人类社会最大的不公平,而教育与文化的特殊关系使得教育公平成为文化公平的最主要内容,只有实现教育的公平,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公平。

2.2 传承优秀民俗文化。民族精神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民族意识、性格、习俗、信仰、情感、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等,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信念和思想精华,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以及凝聚力的集中表现,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产生活和发展繁荣的核心与灵魂。民族精神是各个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共同选择,是人类特定的文化现象,它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民族精神中蕴涵着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了中华民族千万年活态的文明史。民俗文化传统是我国民众生命创造力的高度展现,是用以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各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护者,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层系统。民俗文化的独特性,正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文化的独特标记。民俗文化是各民族及其文化赖以生存、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人类社会得以不断进步的基石。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是整个文化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础。课程具有传承文化的使命,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因此,将民俗文化作为课程资源,以民俗文化丰富的意蕴为基础,使之与普适性知识相融合,构建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既有利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还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不仅能够满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續发展的必然要求。

2.3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丰富学前教育课程。每个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积淀了深厚的民俗文化。我国共有56个民族,因而有56种民俗文化,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呈现出丰富性与多样性。每个民族的民俗文化都是本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不断积淀下来的,有着独特的个性,是本族人民的共同财富,蕴涵着本族的民族精神,是本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也是本族存在的理由和象征。民俗文化是境遇性的活态文化,是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文化,体系了强烈的生活性和地方性的特征,是一种地方性文化和地方性知识。民俗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性、地方性、多样性、共生性、融合性等特征,也造就了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的相应特征。因此,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是对学前教育课程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对儿童生命和生活的整体性、丰富性的坚守,是对知识的境遇性、多样性的保持,有利于各领域知识文化的融合、互补与创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部门要定期优化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对重难点内容进行统计规划,有利于实现课程与儿童生活真正相通的目的,明确民俗文化课程社会应用价值,能够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加大学前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引领地方学前教育的发展及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家庭、社区、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并形成共育机制,才能有效解决本质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卫英.民俗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耦合逻辑与实现路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77-179.

[2] 龙涛.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探究[J].现代交际,2017(03):130.

[3] 梁小丽,张婵香.渗透民俗文化于课程设置,提升幼儿园园本课程价值[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4):82-84+119.

[4] 张卫民,曾虹,詹霞.基于民俗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57-59.

猜你喜欢
社会价值学前教育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