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操作闪亮起来

2018-01-20 14:52刘广昌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长方形正方形动手

刘广昌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教学,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紧扣教学内容,巧设有效操作情境,点燃学生的操作热情,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实践探索,让学生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感、有所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教学,精心设计有效情境,让课堂“动出”别样的精彩。

一、创设情境,驱动学习,点燃操作热情

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唤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探究方向。小学生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水平,关注学生的发展实情,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情境,营造良好的操作氛围,点燃学生的操作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笔者通过模拟超市购物的情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具体活动过程如下:首先,笔者将学生合理分组,每组选取一名组长充当“收银员”,其人小组组员扮演“顾客”。然后,教师给每个小组成员发放相同金额的人民币和一张写有名字的小纸片,让他们拿着这些人民币去模拟超市购物,要求学生根据各商品的价格,计算出自己所选商品的总价格,并将各商品价格和总价格写在事先备好的写有名字的小纸片上,到“收银台”排队付款。“收银员”在收下“顾客”所交小纸条后,要仔细核对每个顾客所选商品,对的打“√”,错的打“×”,同时计算出每个“顾客”所买商品的总价格,并找零。最后,笔者根据每个小组上交的小纸片情况选出最佳的操作小组。

二、明确目标,准确定位,找准操作方向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點,动手操作并非是随意而为的,它是建立在一定的操作目标上,只有把握了操作目标,才能找准操作方向,避免操作的盲目性,提高操作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准确定位,让操作远离形式,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操作,通过操作要解决怎样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既主动又有效地学习数学。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笔者设定了如下操作目标:首先,用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验证自己的猜想,归纳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然后,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得出自己的发现结果;最后,汇报结果,同学间相互分享,集中交流讨论,达成一致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为直角;正方形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为直角。

三、发挥自主,激活思维,提升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不是简单的动手活动,它是建立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上,没有思维的操作活动,可以说是伪操作。因此,在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巧妙地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积极探究操作,让学生的思维在动手操作后向更深处漫溯,实现知识和能力的飞跃。

如在教学“在正方形纸上剪一刀,还剩几个角”时,笔者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知道一个正方形纸有四个角,如果在正方形纸上剪一刀,还剩下几个角?请大胆猜一猜。”有的学生说:“还剩3个角。”有的学生说:“还剩4个角。”还有的学生说:“还剩5个角。”笔者继续追问:“除了你们说的情况之外,是否还有其他不同的答案?请大家动手剪一剪,画一画,验证你的猜想。”经过动手操作和思考,学生最终得出了如下几种结果(如图1)。

四、结语

总之,动手操作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取知识、启迪思维、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深入研读教材,巧设情境,展开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体验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活跃思维,提高认知,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谢坊镇瓦子小学)

猜你喜欢
长方形正方形动手
重构正方形
超级变变变
小长方形找朋友
移火柴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