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助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8-01-20 14:52马骥敏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公益广告传统节日公益

马骥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这些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以独特的创意、深刻的内涵、简洁的语言传播着文明,传递着正能量,以春风化雨般的姿态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情感上的共鸣,它弘扬了民族传统美德,也在警醒着社会风气,构筑社会价值体系,助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多种途径,利用公益广告,发挥它的人文教育功能,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一、巧用公益广告传递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的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春节阖家团聚、元宵赏灯猜谜、重阳登高敬老等传统节日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却在现代生活中渐渐淡化了,学生热衷于过洋节,传统节日和习俗如同缺失的拼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为了让学生重温传统文化的深沉与厚重,教师可以在《社交礼仪ABC》中播放《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故事》,并且在课后布置实践作业,用照片将生活中过传统节日的过程制作成节日小展板进行展示。

近几年,国家发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对于初三学生来讲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让学生观看《“一带一路”战略宣传》和公益广告《中国梦——蓝图篇、圆梦篇》,请学生说说在广告词中,“祖国因梦想而美丽”的“梦想”是什么,实现“中国梦”要怎么做。通过观看和讨论,能初步落实初三生对国家认同的要求,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和改革开放的措施。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央视公益广告《我是谁》中展现的党员模范,结合适时的解说词来感受“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教师),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环卫工人),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医生),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交警),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维修工)……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同时,教师也可向学生传递着党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巧用公益廣告批判质疑

批判质疑的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1.公益广告自身的批判质疑

在《CCTV公益广告——见义勇为》中,一群小猴搭在一处,在河里捞东西,后来发现是在捞(救助)其他动物,还因此受到表扬。看完公益广告后,教师可提问:

“对小猴们的行为是否有疑义?”

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他们在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时,没有保护自身的安全。

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先关注自身安全,是否是自私的行为?”

学生回答:“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是享受其他权利的基础;中学生作为不成熟的个体,缺乏足够经验和能力,应以保证自身安全为第一位。”

最后,教师提问:“其实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此事?”

学生回答:“自护和救助他人。”

2.公益广告背后的批判质疑

同样是关于见义勇为的公益广告,《拒绝冷漠,见义勇为,从我做起》则让我们有更深的反思:为什么广告中对于不扶现象,称为“每一秒我们都在共同经历耻辱”?这是对社会发展中道德、价值的拷问,也是对我们做出的选择进行批判。

公益是一盏灯,照亮向善之心;公益是一口钟,敲响警醒之声;公益是一杆秤,称出行动之真。当我们经常反思这些社会问题,从内心积淀善的力量,善行无迹,冷漠将无处藏身,正气才能支撑社会的前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只有汇聚力量,细化要求,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有健康人格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立人中学)

猜你喜欢
公益广告传统节日公益
我们爱劳动(公益广告)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