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建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肇庆七小这所百年老校就如一棵百年参天大树,扎根泥土,守望家园,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构筑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奠定了厚重的治校文化。百年的传承,让七小的文化丰盈而厚重。
一、从“图始”到“养正”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高要县私立图始两等小学堂(现在肇庆市第七小学的前身)创立,新中国成立后曾命名为西区中心校。2002年学校迁址重建,坐落于肇庆城区八一路。作为肇庆中心城区为数不多的百年老校,尽管历经沧桑,学校仍位于“包公井”“包公祠”附近。百年来,“包公井”的水滋养着七小的每一代人,包拯做人光明正直、为官清正廉洁的精神影响着七小的每一代人,因此七小的师生秉承先贤,传承文化,励精图治,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正气育人传统。
如今,七小作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百年老校,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工作挑战。一方面,学校校风端正,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教风朴实,有一支敬业的教师队伍;学风扎实,拥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规范;校园和谐,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生源稳定,社会家长对学校期望值较高。但一部分年轻教师思想上存在盲目乐观倾向,进取精神不强,“老七小”教师的“正气、责任”等优良传统没有得以很好地传承。另一方面,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尚待明确,部分家长教育意识相对滞后,使原有社会地位和生源优势正在逐步削弱;一小部分教师少学习,甚至不学习,导致其教育教学方法落后,使级组、科组组织、管理、指导常规教育教学的规范性欠缺严谨,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和教師的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面对这样的形势,要打造一所在全区、全市甚至全省享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城市小学,以优美的环境、完备的设施、高效的管理、优秀的师资、鲜明的特色,努力培养出“全面发展+有特长基础+有创新精神+有良好品行”的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让学生的思想、性格、品质、才能、体质、特长等素质都奠定良好基础,七小人只有一个选择,正视现实,立卧薪尝胆之志,行创新强校之举,以实干的精神和态度开创品牌名校的复兴之路。我们为顺应百年办学历史,在“正气育人”基础上,不断创新,践行“启蒙养正、明礼成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正教育”。
二、“正”教育的内涵
据字典的注释,“正”主要的内涵有以下意思:一是不偏不斜。二是正直,公正坦率。三是正当,合适。四是端正,符合标准或规范。五是郑重,严肃。六是使不歪斜,使端正。七是改正,纠正。
“正”教育体系,我们分别在主体方面提出“养正”,在主导方面提出“育正”的要求。“养”就提出了教育的方法,即涵养、滋养,它或者是潜移默化,或者是氛围熏陶,或者是实践体验。“育”指的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正”指的是一种价值体现,一种精神追求,它跟“歪、侧、偏、反”相对,是正直的品德,正派的行为,正确的习惯,正当的志向,正规的知识。“正”既指出了教育的目标又指出了教育的内容,“养正”是指学生经过平日的修养学习、行为积累而形成向正的品格。“育正”指的是教师按照“正”教育的理念有计划地进行长期地教导和培育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向正的品格。通过养正育正,培养品正学优的接班人。
三、“正”还需要富“养”
学校相继出台了《肇庆市第七小学办学章程》《教师绩效工资方案》《德育工作管理》《教学工作管理》《科研和校本研修》《工会工作及教职工其他管理》《安全及重特大突发性事件处理预案》《后勤工作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各项工作。制定制度时,让师生参与商讨研究,体现以师生为本的要求,渗透了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执行制度时,以严格为基础,以师生的发展、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本,做到严格而灵活,让教师有归属感,并内化为自觉行为;让教师参与制度管理的全过程,从学校的重大决策到每周的工作安排,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公示,真正保证校内工作起点公正、程序公正,并让越来越多的人得到结果公正。
1. 养正课程。“养正”校本课程的构建,旨在以具有丰富内涵的校本课程形式将“养正”这一抽象的精神理念具体化,同时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赋予“养正”丰富的表达形式,构建系统化、规范化、有生命的“养正”校本课程。
“养正”校本课程同时承担着“文化传递”和“文化创造”的任务。教师带领学生接触历史,开展活动,体验探究,学校独有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把学生深深卷入,每一个人都在“养正”文化场里悄悄地吸收、内化、改变着。同时,教师适应社会新的变革,努力在课程实施的目标、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赋予“养正”文化新的内涵,并使学生在现在和将来自觉成为“养正”文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
2. 养正课堂。在养正课堂上,教师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主旨,努力以自己的身范构建正确的激励环境。施正教,注重实际,讲求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同时,善匡正,更强调引导学生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将端正的学习态度,思考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学习活动及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师生在课堂中互相启迪,互相激励,共同体验“1+1>2”的成功理念。
学校制定《肇庆市第七小学“养正”课堂教学评价表》,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五方面制定养正课堂教师行为评价标准,凸显了养正课堂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身正为范的教学态度;擅长扶正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做到正习性、正学法。
3. 养正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建设始终是学校工作第一要务,长期而艰难。养正教育需要养正教师。重视阅读,成为培养养正教师的手段之一。为了鼓励教师读书,学校制定了《肇庆市第七小学教师读书行动方案》,配备了《给教师的建议》《教学机智》《班主任兵法》《家教圣经》等公共图书;还分学段配备了书籍,如《3年级,激活孩子一生的关键》《4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5—6年级,成就孩子一生的关键》等。为了引领教师读书,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保持教师阅读的积极性,我们将成立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沙龙,计划开通七小教师博客网,开设七小论坛。学校还准备通过建立办公室小书架,教师自主推荐订阅图书,设立表彰奖励“书香办公室”等措施,进一步营造读书氛围。endprint
(1)建立养正教师标准。学校首先要回答什么样的教师是养正教师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标准主要指教师的“正心慧行”标准,包括“正容”“正心”“慧行”等标准。“正容”即教师端庄严肃的容颜仪态;“正心”即使教师心归向于正,拥有正义的心,不惧怕困难;“慧行”即指课堂上教育智慧的体现。
(2)建立养正教师奖励制度和荣誉管理制度。教师的奖励和荣誉等级可以分为养正教师、正容教师、正心教师、慧行教师。养正教师是最高荣誉,其他三个是分项奖。可以分别制定评估和考核标准、评比频次等,与行政用途结合。或者不与行政用途结合,授予荣誉称号。
(3)教师分类培养和关爱。学校寻求更高的发展,打造1~2名特级教师,共商单独制定特级教师培养计划。设计关爱老师的活动,如聆听花开的声音,追寻正能量,我与七小共成长,最美夕阳红。举办教师沙龙,增加和开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活动。
(4)调查研究入手。学校是一所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学校,学校很忙,老师很忙。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忙碌,没有时间钻研,沉不下心歇不下脚。因此,时间管理方面的专题指导对提高教师工作效率非常有帮助,有助于教师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减少职业倦怠。学校可以成立专题指导团队,从教师一天或一星期的工作事务入手,做一个全校范围的调研。应用时间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已有实践经验,与学校的协商管理工作配合起来,精简和重组教师的日常事务,优化教师的时間安排,提高其时间管理能力。教师的时间管理现状,背后可能是管理混乱的问题,需要学校与教师共同研讨和检讨,理清思路,找回时间,还给教师时间,引领教师成长。教师需要“养一养”。
(5)研究文化建设。可以梳理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和流程,带领组长和老师共同讨论教研活动怎么组织才有效,如何改进。还可以研究自学实验中小组合作问题、效果评估等问题。建议使用头脑风暴方式,从一个大家最不满意的项目入手。
(6)班主任当选制度。目前,基本是语文老师当班主任。可以尝试新的标准:提倡正心慧行的教师当班主任,或者采用双班主任制,而不是以学科作为标准,此标准有违养正精神。
(7)利用文化手册。学校应该做有特色的养正文化手册。养正教育体系认同和确定后需要制作养正教育文化手册,对新教师和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宣传工作,也可以成为对外交流和宣传养正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