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远怀+陈裕锋
分层教学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从而达成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育公平的原则下,以往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分校分班来实施分层教学方式已不合时宜,本文探索在平衡分班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及对家长的指导等教育教学活动,对班内不同层面的学生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进而有效地大面积改善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方法。
一、分层的确定
通过对学校每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知识水平测试、整体观察调查并根据结果综合对学生进行综合分层。例如对2015年入学的七年级学生的测试、调查、访谈得知,在均衡招生的背景下,学生入学时的知识水平测试成绩体现出典型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仅就知识水平调查中又可以看出有生源地域的差异,学校现在生源中县城生源占60%,乡镇生源占约40%。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优秀生和中等生城镇生占的比例远大于乡镇(83% ∶ 60%),而学困生乡镇学生占比大于城镇(40% ∶ 17%),且学困程度越往下乡镇学生占比越大,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县城和乡镇孩子在教育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对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作进一步的调查,又可以发现乡镇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远大于城镇(25% ∶ 43%)。由于79.7%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尤其部分留守儿童的长辈年老体弱,加上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无法顾及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大部分留守儿童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农活,导致一些儿童体力透支、精力不集中,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的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对待学习只是应付了事,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再者隔代抚养导致长时间缺乏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留守学生在心理、学习、思想道德等方面都有缺陷。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认知上的分层现象,所以有必要通过综合测试、调查和访谈等,结合每个学生读小学时及在家庭的学习和生活的具体情况,确定其在班内的学习的层次。
二、分层教学的方法
1. 阶段性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
第一阶段,面向班内全体学生,指导内容包括学习动机教育、乐学教育、正视现状教育等,目的是使全体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正确对待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向的个性化差异,使各层次学生适度正视分数和名次,养成乐学的态度。
第二阶段,针对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指导。根据美国心理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等理论,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自信训练和积极的自我暗示训练等。
第三阶段,为学生编制一套适用于班内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学习指导手册,并应用于各自的学习。
2. 针对性的家长辅导
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会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家长编印孩子的家庭方法、家长教育孩子的学习辅导资料,针对性地定期向不同层次的家长推荐帮助不同学习层次的孩子进行学习的好文章,对在孩子家庭教育中认知和方法有偏差的家长举办专题讲座;为各类家长提供口头咨询、电话咨询或书信沟通等服务。
3. 理性的教师引导
为了让教师重视所教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懂得如何在课堂上面对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科学方法,我们将重点面对教师开展多方面的工作,如组织教师学习分层教学的理论,开展专题讲座、进行集体备课,印发专题学习资料、提供个别咨询等。
三、分层教学的步骤
1. 集体备课定好教学分层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讓他们“跳一跳,摘果子”。教学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评的功能。课堂分层目标制定要遵循统一与分层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根据自己本班的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依据目标去学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一般分为基本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如语文课《背影》教学的分层教学,制定的目标是:(1)积累字词和有关文学常识;(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线索,分析结构,把握中心;(3)分析作者几次流泪所表达的不同情感;(4)品味文中朴实的语言,感悟文章体现的父子情深;(5)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情感。从课后题目、教材内容、大纲要求来看:目标(1)、(2)是达纲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3)(4)就是提高目标,是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的,而制定的(5)是发展目标,是部分学生能达到的。以上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了各层学生的实际,体现了目标分层的特点。
2. 进行教学活动要体现层次性要求
布置预习的分层。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一般设计三个档次的预习练习布置学生完成。第一类是基础题,能正确读准字音正确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这都是课文的基础知识的汇编,需要全体学生做。第二类是理解分析题,它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这需要优等生全做,中等生选做,差等生可以不做。第三类是揣摩运用题,这类题不仅要理解本课知识而且需要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需要优等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做好这类题。
预习检查的分层。分层教学则特别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检测评价与提高。在学新课之前,对本节课预备性、基础性和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的检查,其作用在于判断具体学情,查缺补漏,为建立新的知识作铺垫,打基础。所以,检查预习的题目要分层,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为新课作铺垫。
教学过程的分层。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决定目标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特点,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实施分层教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落实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首先,问题设计要分层。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差生的接受能力,注意学生起点,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层次较高的问题。如:语文课《背影》的课堂,我们设计这样的思考题: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②文章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③文章几次对“背影”的描写中,哪一次给你的印象最深?④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背影”的?⑤跳读课文,找出作者流几次流泪的句子,说一说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⑥你能找出本文的线索吗?⑦这篇散文突出背影的写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其次,课堂提问要分层。如上面设计①②③题就是提问A层学生,④⑤⑥题提问B层学生,⑦题提问C层学生。这样做,就可以解决差生吃得消,优生吃得饱的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得更有信心。
第三,课后作业的分层。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实际,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如在上述的《背影》的教学中,对于A层学生我们只要求他们完成练习册中的“字词积累”“整体感知”和“达标体验”部分,B层学生还要在此基础上完成“能力提升”部分的作业,C层学生的作业难度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使之有思考性,所以就要加多“拓展创新”练习题。
第四,课堂检测的分层。采用“多途径的反馈,及时补救”的教学策略,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检测题目。我们把试卷分为A、B段(试卷略),A段是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B段是优生必须完成,中下生也可以争取完成,要鼓励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再向前迈进一步。
第五,评价学生也要体现层次性要求。上课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推进,分类指导,老师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作业,并给予评价。在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A层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稍降低评价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对B层学生要求稍高,如归纳段意,讲出大概的意思,A层学生只要基本答出来就可以表扬,给予肯定。但 C层学生错漏一个字也要纠正,并指出归纳段意要准确,不能随便。
班内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困难、不足和困惑,但是它仍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作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学习和完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