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仕淞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把语文比作一个人的话,基础语文知识是它的双足,阅读则是躯体,写作是脖子,听说是脑袋。没有双足,人难立,没有躯干,难昂首。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中绝对是重中之重。常见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阅读叫“阅读理解”,先通读,后熟读,最后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并回答一些问题。学生接触的阅读素材无非两种:课文、试卷。这些够吗?显然不够。这样靠灌输和机械训练的阅读教学有效吗。学生能学会阅读吗?能的。能学好吗?可能是不能的。必须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只能是阅读世界的看门人。削弱阅读的功利性,凸显阅读的人文性,学生的阅读不能局限于教科书的范围,要以其为源,举一反三,开拓学生的阅读面,纵览课内外书籍,方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关键词:兴趣学习;自我思考;尊重想象;写作训练
一、抛玉引砖
读书要玩味。——程颢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探究事物藏下本源。”一开始,孩子们对阅读既不厌烦,也不会特别感兴趣。作为老师,我们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激起他们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为学生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时,他会慢慢地,最后独立地在那个世界里奔跑。作为老师应立足于课堂,以课文为切入点,在讲授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感情培养,认真对待他们的思考,不辜负他们的想象。在积极引导中,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化枯燥为活泼,使学生入“迷”。要用有趣的故事和语言告诉学生,语文是有趣的,阅读是有趣的。在不知不觉中把徘徊在门外的学生带入阅读的世界,潜移默化中激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渴望。比如,在教授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忆读书》一文时,课文里出现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著,《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等。可以适当把这些作品的精彩之處略作叙述,吊足学生的胃口,激起他们的兴趣,勾起他们迫切阅读原著的欲望。在这样一个由课内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外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我们也用美好的“玉”引出了学生的“砖”。
二、抛砖引玉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如果仅仅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任由他们独自去奔跑,那么这样的老师是不合格的。奔跑的前提一定是先走路。在激起学生兴趣后,应趁热打铁把基本的语文阅读技巧、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教授给学生。要点概括、感想启迪、词句品味、句子仿写、文段结构分析,使用特定的答题格式,尽量做到语言准确。在讲解文章时一定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情感基调,教会学生如何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解读文章的同时听取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发挥充分的想象,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一个问题。答案中只给出了参考答案,和参考答案大相径庭的答案也不一定是错的。有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学生写的文章很优秀,并且登了报,结果成了他某次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有一题问“作者想通过这一句表达什么?”他写的没什么。很遗憾,虽然事实如此,可专家们不是这样解读的。也许这个事情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可是其中的功利性却是值得思考的。某些文字被专家过度解读,他们“将心比心”地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反而适得其反。应试技巧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把下一代培养成产品,一样的批次,一样的思考,一样的答案,一样地丧失了思想的自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抛出所谓的“砖”,告诉学生这是答案的敲门砖,但我们更希望学生有自己真知灼见的“玉”,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把阅读局限于应试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
三、抛玉引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阅读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阅读中会不自觉地积累一些好的词句、语法、描写技巧,甚至掌握一定的语感。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平日的阅读积累中,要学会摘抄,好的写作技巧、描写技巧、情感表达方式都是值得记录的,这些记录将会是阅读初级阶段积累的原始资本。但这样的积累很难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被吸收消化。因此,阅读与写作应该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在阅读的同时,应该尝试动笔写作。可以尝试着对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文章或句子进行仿写,或者单纯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相同的中心思想,然后和原文对比。从阅读里反推写作意图,在写作时思考阅读技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能一开始我们写不到别人那样好,但我们肯定会进步。一直到最后,总会做到抛玉
引玉。
从功利性的角度出发,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拔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应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从人文性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好地解社会、自然、历史、艺术、科学等,更是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逐步营造一个以兴趣为向导的自我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富有创造性的读者,主动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真正做到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参考文献:
[1]宋瑞琴.我们要阅读教学更加“艺术化”[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20).
[2]李林仓.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7).
[3]崔允甫.如何提高初中生阅读的水平[J].信息教研周刊,2012(18).
[4]姜学瑞.立足课堂突破初中生语文阅读低效的枷锁[J].新一代(下半月),2013(5).
?誗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