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定勋
摘要:一部话剧,是导演、剧本、演员以及音、光、服、化、道各个部门团结合作创作出的作品。但是,最终在舞台上还是以演员的呈现为主。因此,演员必须要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也必须具备多种素质。本文对感受力对于演员创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感受力;演员创作;重要性
引言
演员的工作就是把剧作家创作的剧本中的人物形象,经过再创作,活生生地呈现于舞台上。这是一项极为严肃的艰辛的劳动。因为演员是在用智慧、用意志、用责任感、用血肉之躯创造人类的精神财富,通过宣扬真、善、美,鞭勒假、恶、丑。因此,演员作为一项特殊的职业,必然有其特殊的基本素质,其中敏锐、真挚的感受力尤为重要。
一、感受力对于演员创作的重要性
一些演员认为在学习初期进行元素训练后便认为自己的能力完全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将终身为自己的创作而服务,殊不知感受力的不断加强对于演员来讲是应该贯穿生命的工作。拥有更强的感受力便能让演员有越强的信念感,在这里又不得不提到信念感,戏剧表演有一个前提便是假使,这是一种艺术虚构。戏剧中的一切事物及角色的各种遭遇对于客观世界和演员本身是不存在的,但是通过假使演员就是其所饰演的角色,假使我们来到了那样一个年代,假使是那样一个社会背景等等。其实这些假使就为演员提供了一个“规定情境”演员就是在这个规定情境中生活并展开行动的。同时演员的行动也受到此“规定情境”的制约和管束。演员的所有舞台行动都不能跳脱和违背这个“规定情境”即刚才我们提到的“假使”。说道这里不难看出如果演员没有很强的信念感是不行的,即如果没有很强的信念感演员是无法相信舞台上发生的一切的,也不会认为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与演员自身有什么关系,好像还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演员信念感不够强。呢么导致信念感不够强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这里作者认为就是演员没有强而有效的感受力。常说表演艺术是生活的艺术,其实表演既是生活的艺术又是一门研究人的艺术。”人”这个物种对于大众来说可谓又简单又复杂,简单在于我们本来就是真实存在的人,我们就是这个生物体本身;而复杂就在于好像人好像永远也不能完全理解人的真谛,甚至终其一生等到生命即将完结的时候你若是问他“人到底是什么?”恐怕他还是无法向你清楚的诠释。然而表演就是这样一门研究人的艺术,演员的工作是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而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绝非像浅显理解的角色扮演那么简单,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不仅需要演员对于角色内外部的整体探究更为可贵也更具难度的是探索和挖掘人物深藏的人性和人物背后不同的灵魂。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表演艺术的艺术高度和创作难度可见一斑,所以作为演员必须拥有超乎常人的感受力。
二、演员创作中感受力的提升
首先,要表达人物的内在精神,要提高自身的认知度,要深入到角色的性格,气质和内涵。进一步挖掘融入自己的感受。演员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动的,要受到剧本本身的限制。但并不意味着是任人操纵的木偶,要突破和创新,要把规定的东西变成鲜活的人物形象。“感受”是基于生活经验积累与情绪体验的升华,感受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才能理解别人。要从各个方向各个层面来捕捉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要用敏锐的目光观察生活,在生活的实践中提高人物感受力。
苏东坡有言:“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不能感受,便不可能有艺术上的发现,艺术的认识。敏锐的感受,才能处之于心,动之以情,产生对艺术形象正确而深刻的体验与表现。
其次,要利用主观、客观角度在不同层次上感受作品及角色。
(1)主观感受是自我对角色的认知与逐步理解,是超越机械模仿阶段而进行的表演升华;事故挖掘人性本身的关键;也是形成自己独特表演风格的重要环节。
(2)客观感受则进行多方面的换位思考。以作者的角度感受角色,以對手的角度感受角色,以观众的角度感受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并把主、客观感受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好的把握角色、诊释作品。
一名优秀的艺术家之所以成功,既有外在的因素,更包括了内在的努力,要历经时间的打磨方能超越自己。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和借鉴,提高艺术修养和自身素质。
角色创造是不断感受,不断行动的过程。感觉引出行动,行动中传达着感受,行动又获取新的感觉,又推动了行动的发展。总之,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机的进展过程。演员是在认真进行人物的行动过程中,来获取角色的内心体验的“只要真确的执行着有目的的活动,那么通过行动的逻辑和顺序,演员就会自觉的进入扮演的人物内心世界,并在自己心里引起相应的体验”。而实施行动的过程就创造着感受的流动,人物的感受也从行动中得以体现、传达。《茶馆》第三幕中,王利发催促儿媳带孙女快走时,从他那像哄小孩的“再见,再见”的语调里,从他那背转身不忍看的行动中,从他那跺脚急迫的:“快走,快走呀”的崔喊里,传达着王利发与亲人深思离别的内心情感。同时,在行动的过程中“演员一一角色”获得了更充实的内心体验,并推动了角色行动的发展。于是之在谈到这段创造体会时说到:“王掌柜决心吧儿媳、孙女送去解放区的一段戏,既是生离,又是死别,是可以感人的演起来也会不由自主的落泪。究竟怎么演?一字一泪,哭腔悲调的演,还是另外的演法?研究一下生活吧。王利发这时一定不愿意哭,他要控制自己,要再亲人面前装作轻松,当儿孙们欲哭时,他甚至还要申诉,为的是要他们迅速逃出灾难的虎口。因此,这个悲剧小段,就不能直接去演那个一悲一,而要多演那个一悲一的控制,甚至强作欢笑。那么演就可以含蓄些,也可能更感人。也就是说情感的感受,在行动中引发更真实的内心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感受的能力对演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具有鲜明的感受力的演员,同样会具有鲜明的形象感,他可以感受到一般人没有感受到的东西,因此他对剧本和人物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他可以在认识剧本和构思人物时敏锐强烈的感受到人物的思想情感,而且将人物再现于舞台上时,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思想情感。他可以在构思人物形象时,敏锐强烈的感受到剧本和人物的复杂多变与速度节奏,并且能够准确的把握往人物内心和外部的速度与节奏,使之准确的融入全剧的速度节奏中。
参考文献
[1]《田沁鑫的戏剧场》田沁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1出版)
[2]《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康保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05出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