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长永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这些行为的实现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课堂上的有效提问。然而笔者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却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原因在于没有掌握有效提问的艺术。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中写道:“可能任何类型的思维守则都在于掌握和恰当地运用一系列合适的提问,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学到提问的艺术呢?”在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有效提问的目的
有效提问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目前的问题;第二个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他将来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当前教师的课堂提问只关注第一个目的,这是提问短视性的具体体现,教师应当树立长远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二、有效提问的环节设计
1.提出问题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惊奇与疑问开始”,因此提出问题是有效提问的首要环节,能很好体现教师提问的艺术水平。提出问题要把握提问的时机——“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要把握提问的对象——形式多样,面向全体;要把握提问的难度——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2.等待回答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切忌包办,或教师自言自语,置学生于不顾,我行我素。
3.及时评价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应该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地给予公正的评价,指出其优缺点,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思考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回答这个数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三、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探索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以提高我们的提问水平。
1.激疑式提问策略
激疑式提问策略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比0小的数”时设计了如下的两个问题:
(1)去年冬天徐州地区的温度,夜间最低温度是零下2度,白天最高气温为零上2度,怎样来表示它们?
(2)若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1度,到了夜里温度下降了3度,请问夜里的温度是多少?
这里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无法表示,一个是没法减,这就引起人们的思考:原来的数不够用,必须引进新的数——负数。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急切想知道什么是负数,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激趣式提问策略
激趣式提问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有趣味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兴趣。
例如,我在讲“反证法”这一课时,引入《王戎道旁苦李》的故事:“古代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孩叫王戎,有一天他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宽阔的大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原地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你不去摘李子呢?如果你是王戎,你会怎样说明你的理由呢?”在这里教师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的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对王戎充满了敬佩之情。
3.思辨式提问策略
思辨式提问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把相近的或相似的数学知识分辨清楚,从而深入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而设计的一种提问策略。
例如,我在讲完“有理数”这一章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带负号的数都是负数呢?通过教师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加强,会正视这个问题,积极探究,从而对于负数有一个深入的
认识。
4.类比式提问策略
类比是指根据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而且已知其中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一性质,由此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一性质。恩格斯曾经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指路人。”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类比性的问题,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在学习分式时可以和分数类比:(1)一个分数何时有意义?那么你能否类比分数有意义的条件给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呢?(2))一个分数何时值为0?那么你能否类比分数值为0的条件给出分式值为0的条件呢?
再如可把三角形相似与三角形的全等进行类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有哪些?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是否也有这些方面的判定条件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四、有效提问最高境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现在的数学教学大都采用的是教师发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这种提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发展思维,调节课堂气氛,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凸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美国布鲁巴夫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如果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被大大激发。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留下自主提问题的时间,逐步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数学问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对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有效提问的再探讨,其实只要教师提问题时始终把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以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启发学生努力思考、积极探究,这就是最有效的课堂提问。
?誗编辑 李博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