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霞
摘 要:主要探讨如何在小班化教学背景下围绕初中生物核心概念进行课堂教学。尝试针对核心概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围绕核心概念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分析。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课例
一、小班化背景下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策略
笔者在一所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学校担任初中生物教师,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摸索,围绕核心概念教学,尝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策略
本校所有班级班额数均不超过25人,通常分为五个学习小组,每组有一位组长。平时各个学科的学习、讨论、作业、活动均以小组为单位,每周统计一次考核情况,每月颁发“月度之星”以奖励先进。
2.探究学习策略
探究教学的原则是“让学生自己得出概念,而不是把概念灌输给学生”。生物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需要为探究学习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要注意探究性活动的课内外结合;并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完成和交流。
二、小班化背景下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课例及分析
课例一:《饮食与营养》
教学分析:
本节围绕“人体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这一重要概念,结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说出人体的主要营养物质,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的具体要求,力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获得“人体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并且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出示美食图片并提问:同学们早餐吃了什么?为什么“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
2.自主学习,设计方案。学生阅读教材及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材料和方法。
3.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小组成员互相讨论,确定实验方案;互相分工,完成鉴定食物中的主要成分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全班交流分享。
4.学以致用,生活体验。教师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小组合作,初步设计简单食谱,并展示交流。
5.课堂小结。利用概念图,总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来源。
分析点评:
本节课利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概念图策略,教师充分了解学情,教学层层深入,相关内容有序开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课例二:《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流程:
1.導入:播放《舌尖上的中国》中关于紫菜的视频,导入新课。
2.自学、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藻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并出示各种藻类植物图文资料,进而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3.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及任务,小组合作完成制作水绵的临时装片、利用显微镜观察水绵细胞结构并画图展示等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纠正点拨。
4.展示讨论、总结特征:从水绵到其他藻类植物图片,观察、讨论、总结藻类植物的特征并用概念图的方式记录。
5.拓展:教师出示相关背景资料,学生讨论总结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课堂小结:完成关于藻类植物的概念图以及课堂练习,点评。
分析点评:
本节内容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出发,探究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探讨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水中的藻类植物,接着通过观察水绵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并概括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最后通过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总结出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总体而言,本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实验、协作、会话等方式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总结与反思
小班化教学改善了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营造了适合个性发展的教学氛围,使得很多教学策略得以实现。教师有创意地、有个性地对教材加以合理利用,可以使生物课堂更加丰富生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核心概念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节课的学习都是建立知识结构的基础,教师要不断反思,尊重学生,要做到脑中有概念、心中有学生。
参考文献:
[1][美]Dr.ThomasGordon. T.E.T.教师效能训练[M].李明霞,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05.
[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3]林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生物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04.
?誗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