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才+++?王其香
从两只(一公一母)土鸡起家,发展到如今的700多只鸡,杨巨峰、潘秀夫妻俩的养殖致富路子越走越宽了。自2009年年初创业至今,已走过了8个年头,对35岁的退伍军人杨巨峰而言,他的梦想才刚刚实现了一小部分。
靠两只土鸡起家彰显军人不服输的本色
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将一把鸡食撒到树林里,一群体格健壮、头戴血红皇冠、身上长满油亮花羽毛的乌骨鸡就会迅速穿林而出前来觅食??——这些正是杨巨峰养殖的林下乌骨鸡,看着他们活蹦乱跳的样子,杨巨峰内心充满了欢喜。
格益村是贵州省雷山县永乐镇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落,自然环境优美,苗族文化氛围浓厚,2015年被列入黔东南州级传统村落重点保护村寨。八山一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处处是庄园,格益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历代都是守着几亩田生活。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大山打工谋生,和村里其他年轻小伙一样,杨巨峰2003年从北京武警某部队刚退伍回家就外出打工。“那时候退伍回来,没有钱没有技术,一心想着出去能赚到钱。”杨巨峰说。出去务工几年,虽然有了一些积蓄,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经济负担越来越重,权衡各方面利弊后他还是决定返乡创业。
刚回到家乡时,由于手头资金有限,加上没有找到好的项目,一心想创业的杨巨峰常常白天上山转悠,到了夜里却辗转难眠。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巨峰来到乌泥湾,看到乌泥大山环绕、环境优美,气候等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他突然想到家里有岳母送来的两只鸡,于是决定先利用闲置的山林土地养殖林下鸡。就这样,靠着山养人、人养山、鸡养鸡的方式,杨巨峰携妻一道扎进乌泥大山,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9年创业之路洒满汗水与艰辛
9年来,杨巨峰和妻子一边照顾家中年迈的两位老人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边在大山里埋头创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早上夫妻俩带上在家中拌好的鸡食,驾着三轮车到乌泥喂鸡,一忙活就是一整天,天黑了才返回家中,个中辛苦无需多言。但每当谈起这一切,杨巨峰脸上还是藏不住幸福的笑容。
2017年,杨巨峰看到乌泥湾稻田无人耕种很是心疼,于是说服妻子,把那片稻田承包下来种水稻。“乌泥路程远,仅仅靠养鸡是赚不了钱的,先辈留下的这片田地荒废掉实在太可惜,如果能在种稻谷的同时养些鱼、鸭、鹅,不仅可以给大山增添生气,还可以就地消化积攒的鸡粪,既生态环保又增加了收入。”杨巨峰说。就这样,夫妻俩说干就干:林下养着鸡,又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红糙米,稻田鱼、本地鹅养殖也一起发展起来,产出的红糙米主要用于喂养乌骨鸡。
然而时运不济。2017年初,正当700多只乌骨鸡即将上市时,禽流感疫情暴发,活禽市场关闭,待售乌骨鸡无人问津。眼看着鸡越长越大,成本越来越高,杨巨峰心急如焚。没过多久到了清明节,有些村民开始主动联系他买鸡,但时任村主任的杨巨峰却拒绝了:“山上养的鸡虽然没有感染禽流感,可是按规定不能出售,我是党员不能带头犯错。”市场关闭的几个月,杨巨峰照常每天上山喂鸡、看羊、赶鸭子,对于不能卖鸡一事虽然心里也焦急,但他还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当起安全防護禽流感的宣传员。
初尝成功果实方觉村干部责任重大
半年时间过去,禽流感疫情终于消退了,随着活禽市场的开放,杨巨峰的乌骨鸡迎来了2017年的销售“春天”。运用生态林散养+红糙米混合生态玉米喂养模式,林下乌骨鸡肉质肥美、鲜嫩,深受市场青睐,林下鸡不仅不愁销路,还卖出了好价钱,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据了解,仅仅两个月,700多只乌骨鸡就售出300多只,以每只售价80元计算,收入2.4万元;出售山羊20只,以每只售价1000元计算,收入2万元,两项加起来共有4.4万元的收入。
“村主任退伍回家以后,自己在乌泥湾开始乌骨鸡养殖,不仅发家致富了,当了村主任后也在为我们村的发展谋划着。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目前本村村民杨彪也饲养了70只山羊。”村民杨胜伟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名村干部和共产党员,面对集体经济为零的空壳村,杨巨峰算得上是殚精竭虑了。“要用好用活‘绿水青山的生态法宝,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扩大林下经济,下一步我打算通过合作社,将乌泥湾的乌骨鸡养殖规模扩大到1万只以上,同时发展稻田鱼、山羊养殖,通过流转更多的土地种植蔬菜,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将乌泥湾建成一个生态农业产业园,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共同致富奔小康。”杨巨峰对未来的一切信心满满。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雷山县委宣传部 邮编:5571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