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辉
(丹东市中医院内五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足部发凉、肿胀、麻木、疼痛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和溃疡,是导致截肢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0级和1级糖尿足属于早期糖尿病足,此期糖尿病足仍可逆转,是治疗的关键时期。糖尿病足属于中医“消渴”、“脱疽”范畴,其病机以阴虚为本,以血瘀、热毒为标[1]。本研究采用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0级或1级糖尿病足患者,均为早期糖尿病足。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0例)和观察组(n=7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50~80岁,平均(59.92±4.46)岁;糖尿病病程3~10年,平均(5.63±1.12)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50~80岁,平均(59.95±4.48)岁;糖尿病病程3~10年,平均(5.65±1.14)年。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无差异,均有P>0.05,表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的血糖监测、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施以中药浴足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中药足浴。采用本院自制中药药浴制剂(方药组成: 鸡血藤40 g、忍冬藤40 g、苏木30 g、木瓜40 g、姜黄20 g、桂枝10 g、红花40 g、透骨草40 g、冰片2 g(溶)、艾叶30 g。辨证加减:对于寒凝者,加独活20 g、附子15 g;痛甚者可加没药15 g、乳香15 g;热毒甚者可加苦参20 g、紫花地丁40 g、蒲公英40 g。加水熬成汤剂,煎至400~500 mL,然后加清水至3 000 mL,用于泡脚,泡液温度控制在38~40 ℃,每次浴足时间为30 min,每晚1次。②穴位按摩。使用食指关节对输尿管、肾、腹腔神经丛、膀胱尿道进行刮压,每次刮压时间为5 min,然后使用拇指按揉血糖代谢、胰腺区进行刮压,每次刮压时间为5 min;然后再使用拇指加强对八风、解溪、足三里、肾俞、脾俞等穴位进行点按,每个穴位点按50次。两组患者的护理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对照组无效18例,有效18例,显效28例,临床治愈6例,总有效率为74.29%(52/70);观察组无效2例,有效10例,显效38例,临床治愈20例,总有效率为97.14%(68/70);经χ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升,P<0.05。
早期糖尿病足属于中医“血痹”范畴,主要与瘀血形成相关,瘀血阻络是其主要发病机制。治法应以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为主。有学者认为早期糖尿病足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消渴持久,气血(阴)两虚,导致气虚脉络瘀阻,血液无法到达四肢。中药足浴属于中医外用的一种,其主要是通过汤剂的机械作用及温热作用对作用部位的神经及皮肤血管形成刺激,从而起到消散肿疡、疏畅血脉、通调腠理、改善周围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的作用[2]。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本研究所有方剂中红花、鸡血藤、忍冬藤具有活血通络之效;苏木、木瓜具有舒筋活络之效,桂枝具有通络温经之效;透骨草、艾叶、姜黄具有行气、活血、止痛之效。而穴位按摩,通过点按取足三里,可达到扶正培元、通经活络、调经气血、健脾和胃之效。通过按摩解溪(经穴),可达到疏经活络、调理肠胃的作用;通过按摩八风穴,可起到疏经通络的作用[3-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升,结果表明,在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中施以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