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速
(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临床上的软组织肿瘤种类繁多,躯干以及四肢是多发部位,通常均为良性肿瘤,患者会出现无痛性肿块或轻度钝痛,但若是肿瘤累及周围神经就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疼痛感,软组织肿瘤与其他肿瘤相比而言缺乏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经常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1]。而准确的诊断软组织肿瘤不仅能为其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以及MRI等检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中,本文旨在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与MRI扩散加权成像在四肢软组织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8例四肢软组织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48例患者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8.53±3.27)岁,体质量43~80 kg,平均体质量(54.72±5.63)kg,肿瘤患病时间1~18个月,平均患病时间(6.47±1.38)个月。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协议书,均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四肢软组织肿瘤;排除认知功能障碍者、患有精神病或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以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比所有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患病时间等情况,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分别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采用由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机进行CT平扫,帮助患者取仰卧位,设置扫描参数:层厚10 mm,管电流125~150 mA,管电压120 kV,矩阵512×512。采用高压注射器将100 mL碘海醇非离子型对比剂经肘静脉注入血管,注射速率为3.5 mL/s。同时采用16层螺旋CT机进行增强扫描,将扫描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病灶重建处理,同时仔细观察肿瘤周围组织轮廓和情况[3]。MRI扩散加权成像:采用GE 3.0T MRI扫描仪完成相同层面的T1WI、T2WI、DWI检查,所有检查序列均应用相控阵表面线圈,平面包含矢状、冠状、横断面中的2个或3个。其中DWI序列通过自旋平面回波技术完成成像,设置层厚为5 mm,设定TE为45 ms,成像采集时间为48 s,FOV取220~320 mm,设定扩散敏感系数为0/500 s/mm2,应用Functool2图像后处理软件对DWI图像进行分析[4]。
1.3 观察指标:以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符合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同时选择病变范围内的病变实质最大层面以及最大感兴趣区,ADC值为感兴趣区所得ADC值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将本研究结果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经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四肢软组织肿瘤,其中良性肿瘤30例,包含血管瘤13例,脂肪瘤8例,神经纤维瘤4例,囊肿3例,神经鞘瘤2例;恶性肿瘤18例,包含脂肪肉瘤4例,滑膜肉瘤9例,恶性神经鞘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神经外胚层瘤1例。
2.2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对比:MRI组诊断符合率为85.42%(41/48)显著高于CT组64.58%(31/48)(χ2=11.582,P=0.001);其中MRI组出现3例误诊,误诊率为6.25%(3/48)显著低于CT组16.67%(8/48)(χ2=5.350,P=0.021);MRI组漏诊率为8.33%(4/48)显著低于CT组18.75%(9/48)(χ2=4.637,P=0.031),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3 肌肉ADC值平均为(1.72±0.51)mm2/s、良性肿瘤ADC值平均为(1.84±0.61)mm2/s,均显著高于恶性肿瘤ADC值(0.98±0.29)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T具有较强的定位显示能力,但其对软组织边界的敏感度较低,不能清晰显示边界情况,加上大多数软组织肿瘤不具备特异性,因此单纯采用CT难以对软组织肿瘤的类型以及良恶性进行明确判断。本研究中,MRI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均明显高于CT组(P<0.05),且肌肉与良性肿瘤的ADC值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P<0.05),这也与我们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一致。我们认为与MRI扩散加权成像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任意平面成像以及反映不同组织细胞密度的特点有关。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中虽能清晰显示病灶,但其诊断准确性较低且不能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而MRI扩散加权成像不仅能明确分辨肿瘤良恶性,且具有极高的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