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久凤
(大庆市第三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抑郁症属于一种以患者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不仅有心理方面的症状,例如患者具有负罪感,丧失自尊,有自杀念头等,同时HIA具有躯体方面的症状,例如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头晕头痛等[1]。抑郁症患者在住院期间,随着治疗的进展,患者心理变化也会随着治疗时期的不同而变化,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心理特点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为探析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本文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抑郁症患者,均符合CCMD-3相关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9~70岁,平均(44.6±6.8)岁,通过埃克森个性测验分型,外向型倾向12例,内向型倾向13例,中间型5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9~72岁,平均(45.6±6.5)岁,通过埃克森个性测验分型,外向型倾向13例,内向型倾向13例,中间型4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心理特点: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心境低落等症状。心境低落的患者,无精打采,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失去了以往的爱心和热情,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总是觉得自己无能。伴有自罪、自责的患者,平时总是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感到烦恼和自责,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成,总是觉得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累赘。伴有焦虑烦躁的患者,在抑郁的基础上产生紧张、恐惧,惶惶不可终日,或者坐立不安。有自杀念头的患者,对工作学习等均失去信心,总是感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为求解脱产生自杀的念头,甚至有自杀的行为。
1.3 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分散注意力、健康教育及饮食护理等,无特殊的护理内容。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①患病初期:首先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介绍住院环境,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其次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最后给予患者语言上的支持及心理暗示,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心声,取得患者的信任,对于沟通困难的患者,应简单中肯的表达除对于患者的同情和支持,并慢慢的鼓励患者与外界进行接触,密切观察其心理状态,消除患者消极的念头。②缓解期:首先让患者充分的对该疾病进行了解,并告知患者抑郁症属于情感障碍,积极配合治疗,慢慢就会缓解。其次对患者讲解药物的一些知识,抗抑郁药物主要是调节情绪,起初小剂量,根据实际病情进行调节剂量,药物不良反应也因人或者种类有所不同,如果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再者确认患者症状已好转,适当的给予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肯定和鼓励,并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已好转,慢慢从心理上解脱。对于敏感多疑,易受暗示患者,在解释病情,药物治疗及不良反应是应注意言辞,以免引起新的症状[3]。③恢复期:随着病情好转可进行放松治疗和护理,嘱患者多参加娱乐活动,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改善睡眠。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防止复发,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加减药物剂量,定期复查,随着病情的稳定可慢慢调整药物剂量,在维持最佳剂量时可进行日常工作。同时指导患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好生活节奏,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1.4 观察指标:抑郁症状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严重抑郁:总分在24分以上;中度:17~24分;7分以下说明无抑郁症状,分数越高说明抑郁症状越严重;采取生存质量量表评估生存质量,分数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3]。
2.1 两组抑郁症状评分比较:研究组护理前(24.3±4.3)与对照组(24.4±3.4)比较差异P>0.05;护理后(6.3±1.3)与对照组(19.5±2.8)比较差异明显,P<0.05。
2.2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护理前(34.2±4.3)与对照组(34.4±4.4)比较差异P>0.05;护理后(92.3±3.3)与对照组(69.5±5.8)比较差异明显,P<0.05。
抑郁症主要临床特征为心境低落、自罪等,不仅存在心理症状,例如有自杀行为及念头,还伴有生理症状,例如心悸、胸闷等。在治疗期间,应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给予干预[4]。在治疗的初期,患者常常有被遗弃感,希望自己被接纳和重视,在入院治疗时,患者会出现更为严重的紧张、害怕感,严重者具有绝望、自杀想法。在通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此时,患者急于知道自己病情及药物治疗情况等,不过此时也存在自卑感等,待患者经过一段护理后,步入康复期,此时,混着担心自己病情复发,对日后生活失去信心,同时还具有想掌握抑郁症相关知识的欲望[5]。
抑郁症属于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悲观厌世、心境低落,严重者出现自杀行为,这对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影响,因此,临床上对于抑郁症的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更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的给药护理干预,使患者重视自己的生活环境,并及时解决家里及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同时给药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各种思想顾虑,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对待人生[6]。本研究中,通过对抑郁症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措施,结果显示,生存质量评分较高,抑郁症评分较低,可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优势。
[1] 刘娟,石保青.住院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4):468.
[2] 朱政仁,罗俊梅,喻露杨等.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6,22(12):89-90.
[3] 李莉.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210-211.
[4] 孙红梅.抑郁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5,28(36):190.
[5] 张晓鹏.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33(5):390-392.
[6] 马韶辉.住院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1(5):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