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洪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康复二科,辽宁 抚顺 113006)
随着中国人口趋向老龄化以及社会的发展,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日益增加,髋关节置换术也越来越频繁[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2-4],在我国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康复训练也得到高度重视,对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40例在本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术前及术后功能训练。现将康复训练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40例在本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病例选择标准:有外科手术指征;未合并严重的心、脑、肝、肾等严重基础疾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具备完整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最小55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66.45±16.43)岁。其中股骨头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3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手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9例。
1.2 康复训练方法
1.2.1 术前康复预防:①防止关节粘连、提高肌力,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5]。②预防肺部并发症:术前指导患者床上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让患者吹气泡、气球,增加肺活量。③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以及在患肢不负重的状态下行走。指导患者每日做收腹抬臀活动10次,加强上肢肌力,防止压疮发生[6]。
1.2.2 术后康复训练
1.2.2.1 术后第1~2天:①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患肢踝关节的主动背伸跖屈运动,每组5~10次,每个运动保持5 s,每天3~4组。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机会,促进下肢血液回流[7]。②股四头肌、胭绳肌和臀大肌、臀中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每组10次,每日3组。
1.2.2.2 术后第3~7天:①外展训练:患肢由中立位向外展,双足伸直,再回到身体的中立位,每天3~4组,每组10次。②髋、膝关节主动伸展训练:患肢足尖向前、足底紧贴床面滑动屈膝、足跟向臀部靠近,每天2组,每组10次。③抬臀动作:臀部抬离床面,重复5~10次,保持10~15 s。④抬腿伸膝训练:指导患者以膝部为支点,将小腿抬离床面做伸膝动作,空中保持10 s,缓慢放下,每天2组,每组10次[8-10]。
1.2.2.3 术后第7~14天:①站立位髋后伸和外展训练:将患肢慢慢后伸,保持上身直立,拉伸屈髋肌群,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收回,每天3组,每组30次[11]。②由仰卧位至坐位:将患肢移至床沿,使双下肢下垂、膝关节弯曲达到90°。③由坐位至站立:患者健肢着地,挺髋站起,重心移在健侧肢体上,患肢不负重触地,保持平衡。
1.2.2.4 步行训练:三点式步行,患肢不负重。患肢触地式负重:开始用患肢足尖着地,逐渐前脚掌着地,再全脚掌着地。步行训练约2个月左右可负重100%。以健肢支撑三点式步态行走为主,从平行杠或助行器过渡到扶双拐行走[12]。
1.2.2.5 出院后指导:出院后禁止交叉双腿、盘腿、坐矮凳等动作,日常生活中,保持下肢经常处于外展位或中立位。减少术侧关节的磨损,避免在不平整、光滑路面行走。
4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2~3周无早期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髋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不痛30例,活动度达到正常的3/4、微痛9例,活动度达到正常的1/2、明显疼痛1例。
康复治疗对于矿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髋关节置换术后,由于患者关节有异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经过手术使患者的髋关节得到重建,加上术后康复训练,肌力会有所恢复和提高。患肢得不到充分活动,置换手术产生一定的刺激,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13],早期康复治疗尤为重要。早期对患者进行积极地康复治疗,对损伤肌肉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关节从手术薄弱处损伤脱位,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功能快速恢复,有利于患者今后生活质量的提高,使治愈率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