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治华(山东省安丘市畜牧局石埠子兽医站)
当前畜牧产业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环保新时代,产业发展既面临着转型升级新要求、动能转换的新任务,也面临着十九大之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明确宣告了党中央对中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新认知、新判断和新战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再一次做出了明确的路径选择,这也指明了畜牧业未来发展路径和发力方向——我们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所谋求和打造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畜牧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基于这种情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市场导向,以理论创新破解思维定式、以实践创造消解路径依赖,尽快解决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使山东省建设现代畜牧业产业化体系行稳致远、扶壮做优。在战略谋划、发展设计上,要秉承“三种思维”。一是平衡性思维,畜牧业是一个复合型、综合型产业,主体多元、市场多元、功能多元、结构多元、发展要素多元,产业涵盖广、动能来源多,需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二是变革性思维,现代畜牧业是一个发展变化加快的产业,内部状态、外部环境、功能特性以及对产业的认知评价体系等都处在快速变化中,因此,思维模式、发展理念、措施方略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三是包容性思维,畜牧业是一个高度开放、高度融合的产业,对外部要素和资源吸引、聚合力强,内部各因素互相渗透、融合较强,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主动接纳,注入新要素,融入新动能,促进要素的融合、契和。在措施跟进、工作推进上,应做到“三点统一”。要立足原点,就是对产业现状和历史定位有清新的认识和把握,这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既不能保守,也不能冒进,历史上我们就曾因为偏离了原点,走了一些弯路,这个教训要吸取;要聚焦靶点,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找出影响制约产业发展的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找准推进方向和着力点,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推进;强化力点,就是多维度、全方面去聚合各种发展要素和资源,并实现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强化、提升原动能,挖掘、培育新动能,增强整体推进合力。具体工作行动上,应该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加快推动。
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协调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上,必须跳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悖”的短视思维,树立“共生、共赢、融合理念”,对废弃物认知上要摒弃“污染源”思维,植入“资源、财富、价值”意识,遵循生态循环规律,多措并举、多位发力,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多元化、高值化利用,解决好进入“环新时代”后产业的道路选择和模式调整问题。着力加快农牧循环,落实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统筹政策金融扶持、强化科技支撑服务,开展畜牧大县整县推进农牧循环试点;落实好养殖等环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加大对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体系的财政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养殖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用好国家和省粮改饲项目资金,扩大试点范围,推广自种、订单、合作、兼售、专业生产“5种模式”,探索完善“三重监管+双重台账”项目运行机制,着力构建新型种养关系、畅通农牧循环通道,加快形成“循环型”经济形态。
当前畜牧业已经到了依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时期,必须强化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政策、坚持创新发展。一是加强科技创新。科技是产业发展永恒的动力,加快构建产学研推政相结合的科技创新、研发、推广体系和体制机制,出台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实施方案,以专家组+产业大县+龙头企业为主体组建联合体,立足主要畜产品生产,开展科技创新攻关、技术推广、大规模培训,促进产学研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应用,快速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二是加强生产组织模式创新。通过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和空间布局、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组建各种产业联盟、引导企业间加强联合与协作、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管理方式改革以及组建各种联合体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挖掘发展动力。三是加快产品供给模式创新。适应消费增长型经济发展形势,研究市场规律、着眼于消费转型期的市场需求,从品种优化、技术提升、模式转变等入手,推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优质供给,提高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单位规模效益上求突破,推进产业“终端型”经济形态发展,加快升级、跨越。
当前畜牧业到了质量同时兼顾、质效同步提升的发展阶段,在促进产业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中,还要保持产业健康、稳定运行,做到“蹄疾而步稳”,应重点做好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动物疫病风险防控和市场震荡风险预控,确保不发生重大性安全事件。一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风险防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巩固胶东半岛无疫区建设成果,实行联防联控模式,筑牢疫病安全防护屏障,引导养殖场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措施,重点抓好布病、H7N9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二是做好产品安全管控,强化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水平,着力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产品监管、质量追溯中的作用,以瘦肉精、抗菌药物、鸡蛋药残为重点,深化专项整治,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确保畜牧业质量安全;三是做好市场风险预警分析,重视产业经济研究,多深入产业和市场调研,了解产业和市场需求,做好产销信息收集与发布,为生产调控、规划布局、政策制定等工作提供基础依据,避免或减少生产动荡,化解市场风险。深化畜牧兽医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监督管理转型、提高畜牧兽医体系队伍治理能力水平,强化与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协同治理水平,为做好风险控制、保持产业稳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1.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整合三产融合发展要素,发挥一产驱动、二产带动、三产拉动的作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构建三产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的体系,优化产业链全要素的配置。引导各环节联合运营,以集中优势资源做优势环节的方式融入产业化发展中,构建生产、交易、金融、物流和通讯等产业环节,形成交叉渗透、交互作用、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圈。
2.推进金融创新工作。继续开展政策性保险,加快解决畜牧担保资金事宜,推进农牧业投资基金投向畜牧产业,深化畜牧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3.跨界融合发展资源。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畜牧产业,发挥他们资金足、思路活、擅运营的优势,开展生产、服务和贸易等活动,并同步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实现“跨界融合化”发展。融入新型技术要素,顺承“智慧型”经济形态发展趋势,加快实施“智慧畜牧建设行动”,将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要素,向生产、经营、服务领域渗透,推进行政管理服务电子化、生产经营对接数据化,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快速提升畜牧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产业智慧化”。
4.融合国际发展资源。坚持空间导向,利用好当前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一带一路”政策深入推进的重大契机,鼓励国内企业“抱团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聚合发展要素、整合配置资源,培育畜牧业外向型发展新动能。通过产业融合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承接、转换。
随着畜牧业生产供给体系的日益健全和产能基础的不断夯实,畜牧业整体上已度过了短缺经济时代,正向优质经济转变,这对产品质量、产业价值、产业利润、产业功能、发展模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现“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基础上,应着力提高产业价值和利润,实现从业者“保增收”。以打造“品牌高端化”产业发展格局为统领,大力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特色畜牧业发展,将地方优质品种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价值优势,并顺势打造、推介出一批品牌示范、引领企业,同时顺势“体验型”经济形态的发展,结合新六产培育,不断拓展产业功能,由单纯的产品供给向生态产品提供、综合体验转变,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产业链相加。加快实施畜牧业品牌战略,提升畜牧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大宗产品品牌、特色高端品牌、平台经营品牌等品牌的创建工作,尽快形成更多拳头产品和过硬品牌,提升品牌的带动效应和溢价效应,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产业链延伸、补齐、融合基础上使价值逐级倍增、扩大,提升全产业链价值和效益,推进价值链相乘。依托科技支撑,采取新技术、新模式,降低产业链各环节运营成本、提高全环节各因素运行质量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进供应链贯通,加快实现“三链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