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胆固醇药物的新作用浅析

2018-01-20 12:54吴振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内皮类药物硬化

吴振宇

1 胆固醇的概念

胆固醇是类脂的一种。人体胆固醇主要是来自于日常饮食和体内的自动合成。体内合成量受膳食胆固醇水平影响,膳食胆固醇摄入过多时体内合成量减少, 摄入过少时体内合成量增多。胆固醇在肝脏内经过分解代谢随粪便排出。正常情况下, 胆固醇在血液中维持一个恰当的水平。只有当脂质代谢发生异常或膳食胆固醇摄入量超过身体调节能力时, 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就会升高并逐渐在血管内壁上沉积而引起血管腔狭窄和心血管病[1]。这时, 除药物治疗外还应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但在脂质代谢正常的情况下无须过分限制,因为胆固醇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2 目前降低胆固醇的主要药物及作用分析

2.1 药物成分 目前降低胆固醇的主要药物是他汀类药物,这种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 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 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 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他汀类药物还可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 从而减少富含甘油三酯AV、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2]。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 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2.2 主要作用 他汀类药物在血脂上最主要的影响是通过降低和杀死坏的胆固醇, 并且提升和促进好的胆固醇的, 降低甘油三酯, 通过这些作用最终达到降血脂的作用。

2.3 主要用法及功效 服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的周期一般为30~45 d, 按常规剂量进行服用, 一般都会呈稳定下降趋势, 如果患者对他汀类药物过敏, 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肝酶和肌酶等异常。如果感觉不适, 在服药周期内应该进行复查。若是患者体内的胆固醇的已经下降, 可以继续服用, 直至达到理想的效果和标准范围。

3 药物新作用分析

由于血脂异常是一个慢性疾病, 其对于人体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是长期存在的, 而且呈逐步加重的趋势。因此, 对于已经有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或者高血压合并一项或者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 对于血脂的降低和治疗是一项长期并且复杂的治疗过程, 而他汀类药物之前的主要功效在降低动脉阻塞和心脏病的风险上, 这也是其被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在市场和医学上用于降低胆固醇, 而对于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作用并没有进行深刻的研究[3]。下面将通过对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胆固醇方面的新作用进行研究, 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他汀类能够有效改善人体内皮功能 人体内皮的功能受损能够导致血管扩张和收缩、生长和抑制、抗血栓和促血栓等之间的平衡失调, 从而引起内皮功能的紊乱, 而胆固醇的含量过高以及各种其他冠心病的并发症状等都会使得内皮功能的损坏程度进一步严重, 而这种内皮功能的紊乱又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并且直接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根据多年临床医学的研究, 表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与患者发生病变的血管数目有着明显的关系, 主要是因为病变血管的内皮功能紊乱会导致潜在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斑块[4]。经研究表明, 引起内皮功能纹紊乱的主要原因是内皮中一氧化碳合酶的稳定性下降, 而通过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改善一氧化碳合酶的稳定性, 从而增加内皮形成氧化, 降低了胆固醇[5]。胆固醇的降低能够使得冠心病的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 因此, 可以得出冠状动脉内皮能够改善和促进内皮合成一氧化碳, 从而改善内皮的功能。

3.2 他汀类药物能够对平滑肌细胞起到一定的干预和抑制作用 平滑肌细胞在体内的不断移动和聚集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管在手术后又变狭窄的原因和基础。经过科学的实验研究表明, 他汀类药物中除了普伐他汀之外的其他佛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可以有效的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而且这种作用于他汀类药物在降脂方面的作用没有直接关系。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就可以稳定斑块, 主要是因为平滑肌细胞数目对斑块的稳定产生作用, 因此在冠心病等的治疗和预防过程中一般建议选用他汀类的药物, 这是除了在降脂作用方面的新功效[6]。

3.3 他汀类药物能够大力增加斑块中的胶原蛋白含量 胶原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纤维帽组成部分, 人体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主要来自于巨噬细胞, 在一定生理状态下能够使得细胞的外基质分解, 这直接导致纤维帽被削弱, 从而引起斑块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甚至发生破裂。基于这种情况, 在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加入他汀类药物其中的一种氟伐他汀, 可以有效的稳定斑块、防止斑块发生破裂。并且能够有效的增加斑块中的胶原蛋白含量, 从而促进他汀类药物在降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作用。

3.4 他汀类药物能够对泡沫细胞的形成起到很好的干预作用 研究表明,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来源于血中的脂质在内膜处发生沉积有关, 这些低密度脂蛋白经过一定的氧化作用或者乙酰化作用能够被巨噬细胞表面的识别受体进行清除, 然后进入巨噬细胞内[7]。进入后, 遇溶酶体后低密度脂蛋白会发生降解, 从而形成了胆固醇酯。胆固醇酯通过与微粒体酶乙酰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进一步发生共同作用下使得细胞内胆固醇酯沉积, 形成了单核细胞源性的泡沫细胞。这种泡沫细胞其胞浆中含有许多脂滴, 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现的特征性病理细胞, 主要来源于血液单核细胞与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鉴于此副作用, 因此在预防和治疗胆固醇的过程中采取和应用他汀类药物, 能够对巨噬细胞中胆固醇酯化有很大的抑制和干预作用, 在泡沫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不断阻碍和调控, 从而阻断了泡沫细胞的形成, 从而使得动脉粥样硬化。

3.5 他汀类药物对炎症具有一定的抗体作用 炎症是随着胆固醇病情的发展也是无法避免的, 炎症在急性冠心病等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局部的炎症能够产生和释放细胞因子, 刺激人体血管内皮, 改变了内皮的抗粘性和抗凝性, 而且减少了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使之发生退化, 最终引起了斑块的破裂。因此, 必须寻找方法改善炎症对于降胆固醇治疗中产生的阻碍作用。经过一定的实验和研究, 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脂, 也对炎症具有一定的抗体作用, 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 小结

综上所述, 他汀类药物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降胆固醇的重要药物。本文通过对他汀类药物在一般降脂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探讨和分析其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稳定斑块方面的重要作用, 临床应该正确认识他汀类药物的功效, 争取造福于更多的冠心病患者, 从实质上促进我国医学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内皮类药物硬化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