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邓哲 郭小平 宛云英 张红娟
在我国, 创伤所致死亡占人类死因第五位, 也是导致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1]。由于创伤发展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故单一急救无法实现动态监控患者院前病情变化, 从救治现场到转运途中再到院内交接, 患者病情可能会出现极大差异, 进而导致预后不良[2]。因此, 优化院前急救处置流程、充分利用院前急救资源, 提高院前急救工作效率, 对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创伤患者预后至关重要。ITLS是基于循证医学成果, 为危重创伤患者早期救治提供国际标准化解决方案的技术系统。目前ITLS已广泛开展运用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但由于国内临床创伤急救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 且创伤急救无统一、固定模式, 对ITLS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亦缺乏证据支持。自本中心院前科将ITLS技术用于创伤患者院前急救,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由市“120”调度部分分配至本院实施院前急救的91例创伤患者设为对照组, 其中男59例, 女32例;年龄18~60岁, 平均年龄(41.52±17.83)岁;创伤类型:交通意外伤47例, 高空坠落伤26例, 爆炸伤11例, 其他7例。选取2017年4~10月由市“120”调度部分分配至本院实施院前急救的95例创伤患者设为观察组, 男 61例, 女 34例;年龄18~60岁, 平均年龄(42.09±16.87)岁;创伤类型:交通意外伤47例, 高空坠落伤27例, 爆炸伤12例, 其他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措施, 包括给予常规院前处理、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为急危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ITLS技术用于院前急救,主要为:①接到120电话后, 对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发展情况及患者伤情做好详细记录, 同时召集急救人员出诊;②到达现场后, 合理选择救护车停放位置, 先对现场安全性予以评估, 并初步评估伤员伤势轻重, 观察患者整体外观、出血情况、定向运动、皮肤颜色及体位, 若因患者气道梗阻或心跳骤停等因素导致评估终断, 则采取感觉、听、看等方式评估患者呼吸;③快速检查内容包括压痛、出血、红肿及畸形,重点检查患者头颈、胸部、四肢、腹部及骨盘, 若为危险情况将患者转移至救护车上再行检查;④获取基础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 若意识状态发生改变, 则行简单神经科检查(如检查瞳孔大小、有无脑疝、意识障碍指数, 必要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对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评价);⑤优先转运有病史、存在高危因素或初始检查中出现灌注异常、呼吸困难患者, 同时收集有病史患者病史资料(如服药史、既往史病史、过敏史、治疗及用药禁忌证等);⑥转运过程中实施相应干预措施, 如控制出血、氧疗、呼吸支持、包扎伤口、固定刺入异物、固定胸壁、张力性气胸穿刺减压等, 及早与院方取得联系, 告知预计达到时间及伤员情况、院内救治需求;⑦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做进一步详细全面检查, 对可能存在脊椎损伤患者, 予以颈椎保护, 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 保持呼吸通畅, 注意预防有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及救治满意度。由患者或家属对救治满意度予以评估, 评分0~10分,分值越高则救治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救治成功率 对照组救治成功54例, 救治成功率为59.3%(54/91);观察组救治成功76例, 救治成功率为80.0%(76/95);两组救治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7,P=0.002<0.05)。
2.2 救治满意度 对照组救治满意度评分为(6.12±1.27)分,观察组救治满意度评分为(8.39±1.05)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309, P=0.000<0.05)。
据统计, 严重创伤患者若院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实现迅速转运, 则多于伤后25 min内死于事故现场或转运途中, 故目前院前创伤救治已引起广泛关注[3]。我国创伤院前急救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急救工作起步初期虽可适应当时情况, 但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 此局面不利于全国急救事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与完善[4-7]。
ITLS是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创伤委员会制定的创伤院前急救技术, 其核心在于伤者评估体系, 包括初始评估、持续评估及进一步评估, 该体系能够全面、动态掌握患者伤情,一可避免查体遗漏, 二可及时发现伤情变化, 以便给予即刻处理, 不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进而使患者在创伤事件中得到最大程度保护, 并确保患者各项救治措施质量。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对40个国家与地区创伤患者死亡率进行比较发现,采取ITLS技术的国家及地区创伤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未实施的国家与地区, 提示ITLS技术在处理危重创伤患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8-10]。目前, 国内临床尚未广泛开展应用ITLS技术, 本研究试将ITLS技术用于院前急救, 结果显示, 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证实ITLS技术可有效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 亦可用于国内创伤院前急救中。研究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救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ITLS技术亦有利于提高创伤患者或其家属对院前急救工作的认可度。分析原因可能在于ITLS可提高院前急救医护人员规范、有序的急救现场处置能力, 进而有利于缩短危重创伤患者开始接受救治的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故对患者或家属认可救治医护人员工作态度及能力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 ITLS技术可提高创伤院前急救患者救治成功率, 且有利于得到患者或家属对院前急救工作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