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征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骨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 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 主要是由于患者股骨头受到损害, 骨内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是外伤导致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 股骨头内血液供应障碍, 从而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原因为长期应用大剂量激素、长期酗酒或者血液系统疾病等。股骨头坏死临床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及周围组织疼痛, 行走困难, 股骨头变形、塌陷;严重者可致残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防止股骨头坏死的发展, 减少股骨头发生塌陷, 防止病情发展到晚期出现髋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导致病情不可逆转。目前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主要检查方法为CT与MRI, CT是通过单一轴面的射线穿透被检测的物体, 被检测物体各个部分对射线的吸收及透过率不相同, 根据计算机采集透过的射线, 再通过三维重构所形成影像。CT对于疾病早期病变常显示不良, 对于中期及晚期病变显示清晰,MRI是断层成像, 其是利用MRI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 有多方位立方体成像的优势, 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连续地进行扫描, 可以清楚地显示出病变单位对疾病各期的变化均能清晰显示。为了探讨对比CT与MRI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效果, 本院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7例(126个)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CT与MRI检查, 并对其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外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7例(126个)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单侧股骨头坏死患者28例, 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49例;其中男42例, 年龄21~61岁, 平均年龄(40.7±6.8)岁;女35例,年龄19~61岁, 平均年龄(39.5±7.2)岁;包括外伤史24例,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史14例, 长期酗酒史28例, 11例原因不明确。77例患者均有髋关节及下肢疼痛, 活动受限, 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符合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
1.2 检查方法
1.2.1 CT检查方法 77例患者均行双髋关节扫描, 应用美国飞利浦64排螺旋CT, 患者取仰卧位, 扫描范围从髋臼顶部扫描至股骨小转子, CT机管电压设置为120 kV, 管电流220~300 mA/S扫描层间距为3 mm, 层厚为5 mm。
1.2.2 MRI检查方法 77例患者均行双髋关节扫描, 应用美国飞利浦1.5TMRI扫描。患者取仰卧位, 选取常规冠状位T2自旋回波、T2脂肪抑制、T1加权成像和横断面T1加权成像, 设置层间距1 mm, 层厚5 mm, 进行扫描。
1.3 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 Ⅰ期:髋关节有不间断的疼痛,行走时加重, CT显示正常, MRI显示异常;Ⅱ期:大腿内侧,臀后侧, 腹股沟区及膝内侧可有钝痛、酸痛、针刺痛并伴有麻木感, 可在运动时加重, CT及MRI均可显示硬化、局部出现囊变及骨小梁缺失现象;Ⅲ期:髋关节疼痛更加明显,尤其在站立时疼痛更明显, CT及MRI显示明显异常;Ⅳ期:患者股骨头结构及形态显著改变, 可出现骨关节炎, 骨头塌陷, 关节破坏, 髋臼改变, 关节间隙狭小等。
1.4 观察指标 77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 术后对126个股骨头均行病理检查, 均确诊为股骨头坏死, 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CT与MRI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7例患者, 经CT确诊55例, CT确诊率为71.43%;MRI确诊71例, 确诊率为92.21%;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理检查共确诊126个股骨头坏死。CT检测阳性105个,阳性率为83.33%, 其中Ⅰ期24个, Ⅱ期50个, Ⅲ期23个,Ⅳ期8个;MRI检测阳性121个, 阳性率为96.03%, 其 中Ⅰ期36个, Ⅱ期54个, Ⅲ期23个, Ⅳ期8个;两组检查方法的股骨头坏死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骨关节疾病中比较常见、多发性疾病,其病理原因是骨骼的血液供应中断或者受阻, 导致微血栓的形成, 使骨内压力升高, 最终导致骨髓细胞死亡, 骨质的破坏。股骨头坏死原因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颈骨、股骨处骨折, 髋关节脱位导致供血障碍, 逐渐发展为坏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长期酗酒、长期大剂量应用激素、放射性治疗及免疫性疾病有关, 股骨头坏死临床表现为下肢活动障碍、髋部感觉疼痛, 而且有夜间加重表现,疼痛的产生与关节腔内积液有关系, 关节腔积液可引起血管水肿、堵塞, 导致疼痛发生。CT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检测能清晰地扫描骨小梁的变化, 能显示出股骨头增生或破坏情况,能显示有无死骨, 有无破裂, 并能观察关节有无脱位及关节周围情况。但CT对股骨头特异性表现无优势, 对早期水肿、渗出和少量关节囊积液难以发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CT对Ⅰ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率低, 对Ⅱ期、Ⅲ期、Ⅳ期诊断率较高。MRI是将人体放入相应磁场中, 人体的氢原子核将吸收电磁波的能量, 产生核MRI, 最终的信号经系统处理后呈现三维图像, 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MRI可任意断面成像, 可多角度、多层次显示辨认病灶部位, 对于关节积液的显示明显优于CT。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MRI对各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率均较高, 阳性率为96.03%。
综上所述, MRI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具有极高的准确率, 较CT检查有明显的优势, 尤其对Ⅰ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 可尽早干预及治疗, 以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 防止患者晚期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MRI是股骨头坏死患者最优的检查方法, 建议在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