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芳
(江苏省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21)
现如今,由于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我国剖宫产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1]。剖宫产术会延长产妇产后恢复时间,远期并发症发病率也显著高于自然生产。尽早对剖宫产产妇开展康复护理,可促进其疾病转归。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目的在于提升术后质量,缩短恢复时间,利用针对性护理技术,取得满意干预效果。为了全面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离床活动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剖宫产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对部分产妇开展了快速康复护理,得出心得,现将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剖宫产手术者为研究对象。排除对象:妊高征者、妊娠期糖尿病者、既往剖宫产史者、精神疾患。纳入对象:年龄区间20-35岁,沟通能力正常,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初中以上文化水平[2]。所有入选者均为初产妇,产妇本人知晓实验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现依照就诊顺序,将产妇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年龄为21.55~34.22岁,平均年龄为(29.36±3.28)岁。孕周为38.56~42.36周,平均孕周为(40.21±0.25)周。观察组年龄为22.58~34.18岁,平均年龄为(28.57±3.27)岁。孕周为37.58~42.18周,平均孕周为(41.25±0.38)周。两组产妇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产后6 h内接受常规护理。去枕平卧,活动手脚,上抬臀部,适当改变局部重力点。术后6 h加垫软枕,护士帮助产妇翻身,指导其进行母乳喂养。
1.2.2 观察组:观察组产妇术前接受FTS健康宣教,术后强化护理评估和相关干预力度。
1.2.2.1 护理评估:完成手术后2 h之内每30 min,术后6 h内每60 min全面记录产妇的宫底高度、生命体征、子宫收缩以及阴道流血等情况,坚持每班评估。
1.2.2.2 护理干预措施:①体位护理:完成手术后,护士对患者开展生命体征监护工作,保持BP>90/60 mm Hg,达到标准后,可去枕平卧。查看病患是否存在心悸、眼花以及头晕等症状,保持产妇上抬床头30°半卧位。②被动式下肢运动:在产妇清醒前期,护士应指导产妇家属适当按摩产妇小腿,轻轻捏住腓肠肌,双手自胫前方向向后行环状按摩,自上而下直至踝关节位,轻摇双脚,每个动作重复5次,每15 min重复1次。在此同时要观察产妇肢体的知觉恢复情况[3]。③离床标准:术后12 h内,VAS分数3分以下,生命体征稳定,产后出血量在500 mL以下,产妇可离床运动。值得说明的是,在产妇离床之前,应使用镇痛泵。④康复体操:在产妇非睡眠时间内,护士指导其接受康复体操训练。以产妇耐受为标准,每2 h运动4个八拍,详细为:a.踝关节运动:包含踝关节内收、跖屈、内翻、背伸、外翻组合在一起的环绕运动。b.颈部活动:点头、上抬头部、左右两侧摆动头部。c.扩胸运动;d.子宫按摩:手指顺时针方向按摩下腹部,以促进子宫收缩。e.乳房按摩:手指以顺时针方向,按摩乳房,促进乳汁分泌。f.内关穴按摩:在手掌关节面横纹中部向上约3个手指宽凹陷位置加以按摩[4]。⑤活动训练顺序。按照:靠背坐→手扶坐→自主坐→床边坐→垂足坐的顺序开展坐姿训练。离床活动顺序具体为:手扶站立→帮助站立→自主站立→床边活动→室内随意活动。值得说明的是,产妇首次离床需要专业人士在旁指导完成。
1.3 观察指标:①分析两组产妇泌乳时长、肛门排气时长、首次离床时长、肠胃功能恢复时长以及24 h内阴道出血情况。②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原理:本实验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算,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计算,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1 两组产妇术后恢复情况:对照组产妇泌乳时长、肛门排气时长、首次离床时长、肠胃功能恢复时长以及24 h内阴道出血量分别为(2.6±1.7)d、(27.2±6.7)h、(19.5±5.7)h、(22.7±7.3)h、(238.6±90.2)mL。观察组为(1.6±1.1)d、(16.8±4.5)h、(15.1±3.4)h、(18.4±5.9)h、(185.2±79.1)mL。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更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产妇产后尿潴留,肠梗阻以及肠胀气发生率分别为6.00%(3/50),4.00%(2/50),22.00%(11/50).观察组为2.00%(1/50),0.00%(0/50)以及8.00%(4/5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
现如今,我国行剖宫产的人数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虽说这种生产方式能提升分娩成功率,在确保母婴安全方面存在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5]。但作为一种有创性手术,相较于自然分娩者而言,剖宫产者存在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等高风险问题。和以往相比,当前产妇对于自身康复水准也有所提升,使用有效方式,缩短剖宫产者康复时间,也成为了临床上所关注的焦点内容。
快速康复护理以优质/人性化护理为基础,开展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干预这手段,有效进行资源整合,互补各种护理方式优缺点,以取得护理目的。对于接受剖宫产产妇,开展快速康复护理,能够减少产妇产后恢复时间,促进转归。早期离床为产后恢复重要性指标,开展目的在于帮助产妇尽早达到离床标准,缩短产妇术后恢复时长。
阴道出血为该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倘若处理不当,还会引发大出血,进而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本实验结果证实:观察组泌乳时长、肛门排气时长、首次离床时长、肠胃功能恢复时长以及24 h内阴道出血量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说明使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风险。
肛门排气时间和胃肠功能个恢复时长也为常用术后恢复指标,上述时间越短,说明产妇越能尽快恢复饮食,改善自身体质;泌乳时间能够全面评价产妇生理功能情况,同时也对于开展母乳喂养、加强母婴交流有利。本实验证实,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就初次离床活动时间来看,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证实对产妇行快速康复护理,可促进产妇早日离床。
进行完剖宫产术后,产妇极易出现尿潴留、肠胀气等并发症。上述并发症的出现不但会延长产妇产后恢复时长,同时也会增加护理风险。就本实验结果可见: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由此可见,对于接受剖宫产者,开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以全面缩短产妇早期离床时间,减少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全面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泌乳,增加母婴交流,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