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分析

2018-01-20 11:28:15田立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3期
关键词:侧脑室蛛网膜引流术

田立刚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辽宁 锦州 121308)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其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发生病变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引起的综合征。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该类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以往临床上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采用脑脊液引流术治疗,但有研究表明采用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引流术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1]。本研究分析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收的30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为(43.25±9.37)岁;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为(43.32±9.45)岁。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通过各种检查确诊为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止血、抗血管痉挛、纠正电解质平衡、抗生素等治疗。对照组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麻醉。每天进行1次腰部穿刺,开始前需要测定压力,随后进行引流、收集脑脊液20 mL,并且加入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手术完成后,进行常规处理。连续对患者进行7 d治疗。观察组采用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引流术治疗,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侧脑室穿刺术,患者消毒、麻醉完成后,确定其穿刺部位,采用YL-1型穿刺针,钻入患者硬脑膜,随后将针拔出,置入塑料针,引流脑脊液速度要缓慢,防止颅内压突然下降导致脑动脉破裂,引起出血情况的发生。二是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术,在监测到患者颅内压低于180 mm H2O时,即可进行腰部穿刺脑脊液引流,应用硬膜外穿刺针对腰部进行穿刺,完成后接上无菌引流袋,进行持续引流。

1.3 观察指标: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关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者意识得到明显的改善,脑脊液色泽变淡,相关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视为显效;患者意识有所好转,相关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视为有效;患者意识、相关临床症状没有改变,且脑脊液颜色没有变化,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6.67%,χ2=7.687,P=0.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1例脑血管痉挛,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1例脑血管痉挛,1例再出血,1例脑积水,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χ2=7.687,P=0.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头痛:观察组(8.54±0.93),对照组(15.52±1.18),t=17.993,P=0.000;脑膜刺激征:观察组(10.52±1.07),对照组(19.92±1.20),t=22.643,P=0.000;意识障碍:观察组(4.50±1.29),对照组(10.48±1.46),t=11.887,P=0.000。观察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是由于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血液流入患者脑腔后,在红细胞降解时会产生炎性刺激因子,使得患者颅内压上升[2]。一旦引发该疾病,患者会出现炎性反应、意识障碍、头痛、血管痉挛等,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3]。引流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采用该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有研究表明,采用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显著的疗效。脑脊液置换术通过对其脑脊液进行多次的引流、等量置换,使其部分带血脑脊液被清除,恢复了患者颅内压,缓解其头痛症状,但治疗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引流术,进一步完善脑脊液置换术的缺陷,彻底的清除其带血脑脊液,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本研究分析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对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引流术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侧脑室蛛网膜引流术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磁共振成像(2015年1期)2015-12-23 08: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