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中医院内一科,辽宁 朝阳 122400)
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病症。脑梗死可通过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中各类栓子脱离或长时间高血压引起。此种症状主要是以颅内动脉血管管腔变得狭窄甚至比色而引起供血减少,造成血管供血区域脑组织出血急性缺血缺氧由此产生的神经系统症状。脑梗死发病率非常高,同时具有非常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会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1]。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主要治疗措施。本文研究分析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我院接收的8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男性26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为50~70岁,平均年龄为(60.2±3.7)岁。其中重型13例,中型22例,轻型9例。观察组44例,男性27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为50~71岁,平均年龄为(60.5±3.9)岁。重型12例,中型23例,轻型9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治疗时两组患者均进行脑蛋白水解物、甘露醇与阿司匹林等常规性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奥扎格雷(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7730190H0)治疗。每天静脉注射250 mL。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银杏达莫(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140)治疗。患者奥扎格雷使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将30 mL银杏达莫混于5%的葡萄糖注射液,每天静脉滴注250 mL,每天1次。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3 疗效判定:依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减分率超过90%表明治愈;减分率在45%以上说明治疗显效;减分率超过18%为治疗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率不足18%表明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判断两组数据差异性,如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1.8%),观察组患者治愈9例,治疗显效24例,治疗有效9例,治疗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治愈4例,治疗显效13例,治疗有效19例,治疗无效8例,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8.3±6.7)分和(28.5±6.7)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1±0.3)分和(14.4±2.5)分,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与脑组织细胞在缺血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脑水肿的现象,由此促进血栓素A2等因子释放,促使血管内脾细胞血小板不断积聚和黏附,产生血栓,对微血管产生堵塞,加重患者病情[2]。基于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临床多通过早期阶段实行溶栓治疗与抗血小板聚集。奥扎格雷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血小板抑制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力,抑制血栓合成,由此抑制血栓素A2的产生,同时不断促进前列环素I2的合成,不断改善二者的平衡。在此期间,对扩张血管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脑血流量,并改善大脑局部缺血微循环与能量代谢。曾有学者指出,应用奥扎格雷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可提高梗死区脑组织周围的血供,有效促进该部位神经元恢复,预防梗死面积增加。而银杏达莫是银杏叶与双嘧达莫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有黄酮类与银杏苦内酯,均属于PAF受体拮抗剂,有利于舒张血管,促进血液流动,并抑制血栓的产生,有效改善脑缺血引起的认知下降和血液高宁状态,对动脉内皮具有保护性的作用,解除血管痉挛[3]。此次研究活动,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银杏达莫。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1.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显著增强效果,产生协同性作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治疗脑梗死,与单独奥扎格雷注射液相对比,患者联合使用银杏达莫效果更优,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可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