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慧
(江苏省射阳县畜牧兽医站 224300)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疾病也在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和变异。对养猪业的危害非常巨大,常常给猪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猪链球菌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疾病。而猪链球菌能感染人,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威胁,我国已将其规定为二类动物疫病。本文也从猪链球病的发病特征出发,针对其进行深度剖析,以便找出对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案,为养猪业提供参考。
猪链球菌属于链球菌属,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小于2μm,一般呈链状或成双排状,在固体培养基上呈短链,在液体培养基中易呈长链[1]。猪链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通常为兼性厌氧菌,有少数病原菌为厌氧菌。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不好,但在血平板和特殊的营养培养基上能很好生长。通常在血平板上形成特征性的溶血环。现在已被发现的其荚膜抗原的血清型为35种,也有人报道为37种,但不是每种血清型均能致病。大多数致病菌的血清型为1~9型,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发病血清型为2型,这也是毒力最强的血清型。其有4种致病因子,分别为荚膜、溶菌酶释放蛋白、溶血素和细胞外因子。其中溶菌酶释放蛋白和细胞外因子主要是提高菌株的致病性。猪链球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通常使用普通的消毒液可将其杀死。在干燥和高温环境中很容易死亡。
本病通常在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但在气候炎热和环境潮湿的季节发病较重,也就是夏季和初秋季节发病严重,通常呈现地方流行性。猪链球菌对各个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其中以仔猪、架子猪及妊娠期母猪患病率较高[2]。死亡率是以哺乳仔猪最高。发病多呈地方流行性。病猪和带病菌猪是该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排泄物、分泌物中携带大量病原菌[3]。通常在发病猪的唾液、血液、尿液和内脏器官中均能检查出病原体。甚至在饮水、空气和土壤中也可以分离到病原菌。病原主要是通过接触健康猪受损伤的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带菌或发病母猪通常通过呼吸道将病原菌传染给哺乳期仔猪。在临床工作中,还经常是猪瘟或是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的继发病。
本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3个类型。分别是主败血型链球菌病、猪淋巴结脓肿型链球菌病和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这3个类型均有各自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病程通常是在2~8d,发病后的治疗不及时,可造成较高的死亡率,最高可达80%左右。
败血型链球菌病是疾病流行初期最常见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发病比较急,病程快而短,最急性病例常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发病死亡。病程稍微长点的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是废绝,体温急速升高,通常能达42℃左右。病猪呼吸加深加快,甚至是呼吸困难,常喜卧,不愿站立和走动。发病后一般在24h以内就出现死亡,发病较快的可以在6h内死亡。死亡的病猪从各腔道内流出暗红色血液。急性病例的病猪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废绝,渴欲增加,饮水增多。体温升高,呈高热稽留,通常体温能超过42℃。眼结膜出现潮红,流泪,还可见分布一些出血斑。鼻腔流出浆液性的鼻液,呼吸加快,急促,有的病猪还可见有咳嗽等表现,在颈部、耳尖、四肢及腹部可能出现紫红色的斑块,也有的为点状出血。随着病程发展出现跛行和关节肿大等症状。通常在3~5d内死亡,通常发病率在30%左右,但发病后的病死率较高,常可达80%左右。病程发展到后期没有出现死亡的病猪一般出现关节炎症状,具体表现为跛行、四肢疼痛、不愿站立和行走。病程较长,一般可以达2~3周。
猪淋巴结脓肿型链球菌病一般多见于刚断奶仔猪和准备出栏的育肥猪,这种类型的病发病率较低,但在猪群中一旦引起发病很难被清除。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颌下淋巴结,其次是在耳下或是在颈部的淋巴结也容易发病。发病后外观可见在淋巴结部位皮肤隆起,尤其是病程稍长的病猪症状更明显,触诊可以感觉隆起部位坚硬、发热和触摸。病猪整体体温上升,食欲下降,在猪采食和咀嚼吞咽候会感觉有异常表现。有的病猪有咳嗽和流鼻液的情况。随着病程发展,脓肿的中央会变软,出现破裂,内容物流出,通常是绿色、浓稠的浓液,脓液一般无味。在排出脓液后,猪全身症状会有所缓解。有的妊娠母猪还能出现流产及发生阴道炎等症状。
这个类型的病变多发生于哺乳期仔猪及刚断奶后的仔猪。哺乳仔猪发病大多与母猪相关,母猪一般是发病猪或是母猪属于隐性感染的带菌猪,能向外排毒,通过呼吸道传染给仔猪。偶可见到中猪也发生本型的猪链球菌病。发病后的表现为体温升高,一般在40~43℃,食欲废绝,流出浆液性鼻液,有时也有黏脓性的。有的病猪出现便秘症状。病情发展中很快表现出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四肢表现为划水的动作,角弓反张,颈部强直。头脑甚至全身震颤。急性发病的病例通常在30~36h内即可出现死亡。亚急性或是慢性病例一般是转化为关节炎症状,表现出关节发炎和肿大,不能站立,逐渐消瘦出现死亡。也有病猪会自行恢复,不过生长发育性能不良,失去饲养价值。
猪发生链球菌病后可见在天然孔腔有泡沫状液体,颜色呈现红色,血样。在气管和支气管也可以见到有充血和出血。病猪耳部、胸腔和下腹部均有紫红色的点状出血,在四肢末端也分布着一些出血点。皮下组织出现弥漫性出血,在胸腔内有大量液体状的内容物积聚,在内容物中含有一些絮状纤维素样物质。心包内也有积液,心肌变软变淡,心内膜上可见有出血点。病猪大多有支气管肺炎,还有间质性的肺炎,后期会出现肺脏萎缩。脾脏肿大严重,在脾脏包膜下可见有点状出血,边缘梗死,切面常会隆起。肾脏略为出现肿大,外观有点状出血。胃肠道也分布着一些出血点。脑膜炎型的病猪可以发现有脑部病变,主要是在脑膜的充血和出血,有的病例可见有脑膜积液。后期关节炎症状的病猪主要是关节腔内有纤维素性胶冻样的渗出物。病猪淋巴结肿大,关节囊膜可见有充血。
最急性病例通常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即出现死亡,在临床上很难确诊。但其他型的发病都在发病后可见有临床症状,通过结合流行病学和病理剖检情况,可以初步诊断为猪链球菌病。确诊需要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通常病原鉴定在通过培养特性和染色结果大致可以做出诊断,确定最精确的可以使用PCR的方法。
预防主要通过使用3种整体方法进行。分别是增强饲养管理,疫苗免疫接种,药物预防。
增强饲养管理是其他两种预防方案的基础,只有饲养管理做好了,猪才能饲养的更好,才能少生病。环境卫生是重中之重,必须对环境中的垃圾、粪便及其他杂物予以清理,改善猪场内外的环境条件,并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在消毒过程中要注意消毒液的选用、消毒方法正确及消毒场地不能留有死角。如果是已有猪发病,应在隔离病猪的基础上加强消毒工作,对病猪发病前的猪群要进行带猪消毒。以确保杀死环境中的病原菌。在猪只出现创口等情况时应及时消毒和包扎处理。猪场的猪尽量采取自繁自养方式,这样可以减少病原传入猪场,如需从外部引进猪种,应严格检疫和隔离。此外还应加强饲养中营养的供给和猪舍保暖通风等。
猪链球菌疫苗一般是使用一头份的量进行颈部注射免疫。不同猪免疫情况不同,种公猪需要一年免疫两次。后备母猪在产前要进行两次免疫,在8~9周和免疫后经过3周进行二免。仔猪在4~5周龄时免疫接种。
对本病的疫区,除了需要进行疫苗接种外,还可以通过使用一些抗生素进行本病预防,通常使用的药物和治疗使用的药物一致,主要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和喹诺酮类药物。
本病发生后,必须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治疗及时,本病治疗效果还比较理想。通常首选的治疗药物是青霉素,对于败血症型的病猪按照每千克体重3万单位的青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次。在应用的同时注射安乃近注射液以降低猪的体温。脑膜炎型可以使用小诺霉素按照120mg每头猪的量配合柴胡治疗。也可以选用氯霉素或恩诺沙星。但使用中应注意氯霉素和恩诺沙星对仔猪的生长发育会有影响。关节脓肿的可以使用青霉素和土霉素。同时将脓肿切开,排出脓液有利于疾病的尽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