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冬
(重庆市江津区贾嗣畜牧兽医站 402281)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扩大,传染病严重影响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国家规定的强制扑杀病种更是危害甚重。猪口蹄疫和猪水疱病由于其临床症状相似,临床诊断不易区分,成为猪传染病中重要疾病,需要相关从业者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将从两者的区别诊断着手,分析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是临床表现相似,二者主要体现在临床表现上极为相似,均在鼻镜、乳房、蹄部等处出现水泡,严重时蹄部脱落,无法站立,影响猪只正常采食。二是传染源相似,二者均可通过饲料、饮水、空气等媒介进行传播。三是传染病分类相似,二者按照国际分类为A类,国内分类为1类。四是病死率相似,猪只感染率高,但病死率都较低,若不扑杀,感染猪只可耐过,临床症状减轻至消失,呈带毒猪。
一是病原学区分,虽然二者均是病毒病,但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属核糖核酸病毒科,猪水疱病是由水疱病口炎病毒、肠道病毒引起的,属弹状病毒科。二是流行病学区分,猪水疱病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常发于夏秋季节,猪口蹄疫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有明显流行性,以冬春为主,猪口蹄疫较猪水泡病流行快且面积广。三是血清学区别,猪水疱病病毒具有两种血清型,二者不能相互免疫应答,即新泽西株和印第安纳株,其中新泽西株有3个亚型,猪口蹄疫病毒有亚洲Ⅰ型、 SAT1(南非1)、 SAT2(南非2)和SAT3(南非3)、 O型、 A型、C型,国内常见亚洲Ⅰ型、O型、A型[1]。四是传染特点区别,猪口蹄疫病毒利用空气媒介呈跳跃性传播,感染场(户)周边未感染,较远距离场 (户)被感染。五是易感动物区别,猪口蹄疫感染区域可能牛、羊等偶蹄兽出现鼻镜、蹄部水泡症状,猪水疱病主要感染猪只,很少发生在其他动物上[2]。
对猪口蹄疫和猪水疱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初诊 (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和确诊,其中确诊以实验室诊断为主,包括ELISA诊断法、病毒荧光RT-PCR检测法、抗原捕获ELISA法、病毒培养法、血清学诊断法 (抗体检测方法)、核酸诊断法等,核酸诊断法最为常见、实用。
一是免疫接种。由于二者同属病毒病,在兽医防控中进行个体治疗不现实,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预防措施是免疫接种,提高猪只体内抗体水平。针对猪水疱病,由于临床发病较少,目前,市面上也较少有疫苗,养殖场户也较少进行免疫接种,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购买疫苗进行接种。针对猪口蹄疫,目前,国家将其纳入到强制免疫病种中,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疫苗,免费发放的模式,常见的免疫疫苗有亚洲Ⅰ型、O型、A型,对有效防控该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是做好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和更换消毒药,尽量采取 “全进全出”方式,对空圈进行严格消毒,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存在,合理搭配饲料配方,对外进饲料进行熏蒸消毒,增强猪只机体抵抗力,降低被感染的风险。三是做好检疫工作,基层动物检疫部门要履行好职责,对进出动物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不在抗体保护期内的猪只不予检疫,杜绝隔山开证,做好调运备案、落地隔离观察,不从疫区调进猪只。四是坚持自繁自养制度,尽量不从外面引进猪只,若引进种猪时,主动向主管部门报告,按照外调猪只程序进行,减少外来疫情风险[3]。五是开展抗体监测,定期对大中型养殖场和片区随机抽样进行抗体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免疫计划,以确保猪只保持较高的抗体水平。
猪水疱病和猪口蹄疫都是一类传染病,均是采取扑杀政策,不能私自治疗。一是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利用专题讲座、座谈、宣传标语、手机短信等形式对饲养人员、兽医人员、防疫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掌握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提高意识,发现疑似症状,按照疫情处置程序,迅速向主管部门报告,在主管部门未到场的情况下,先将疑似猪只隔离。二是迅速确诊。基层畜牧兽医部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派人到现场进行初步诊断,采集病料送区县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进行实验室诊断,区县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诊。三是封锁扑杀。一旦确诊,立即上报区县政府,由县级政府下发扑杀令,启动应急预案,划定疫区 (点),对疫区 (点)内猪只进行全群扑杀,扑杀和死亡的猪只做好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体继续扩散,对疫区 (点)周边正常猪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降低感染风险。四是解除封锁。疫区 (点)内猪只扑杀完成后,安排人员定期进行消毒,待间隔安全时间满后,经主管部门评估无风险方可向区县政府报告解除封锁,其中在封锁期间要做好疫区 (点)内禁止猪只调进调出监管工作。
猪口蹄疫和猪水疱病由于在临床表现上不易区分,但两种疾病同属国家规定的强制扑杀病种,养殖场 (户)、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等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在处置两种疾病时,务必按疫情处理程序进行工作,还需做好养殖业主及周边群众的思想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还需对近年来各地出现的不常见血清型感染案例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