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华
(山东省郓城县郭屯动物卫生监督所 274700)
随着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得主导种植品种产量得到较大增长,其中玉米的增长量变得非常大,玉米产量的增加导致供过于求,使玉米有巨大库存,玉米价格也不断走低,导致农民收入没有提高。但另一面,我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优质饲料。玉米大多都是用于畜牧业,将玉米饲喂方式,也就是玉米和秸秆各自处理变将玉米和秸秆一起的全株青贮玉米饲料,这样不仅能增加玉米利用度,增加其营养价值,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优质饲料进口,为农民增加收入。农业部开展 “粮改饲”的试点工作就是要让农民在适合的土壤里种植适宜作物。引导农民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这样将种植多样化,使粮食和饲料就地转化,将粮食变成肉,牧草变成奶等,并且能去库存,降低养殖成本。 “粮改饲”的试点已经从2015年一号文件开始,到2017年已经扩大到17个省区,目标任务超过600万亩。从试点反馈的消息,每亩地的收入都比之前增加300多元。而且李克强总理也在两会上指出,要加快推进农牧结合,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 “粮改饲”试点,把粮食和经济作物二元结构改成粮食、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1]。显然在党中央已经非常重视 “粮改饲”的推进。
“粮改饲”政策的施行有其社会的必然性,是当前阶段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不断增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就是粮库出现一些情况,即难以收进,而且是调节不动,又储存不下,还销售不出的尴尬情况。这就需要进行改革,而 “粮改饲”能解决这种尴尬局面,是将种植玉米改成全株青贮玉米,这样可以减少玉米种植面积,节省面积用来种植优质饲草。这样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能缓解粮库出现一系列问题,同时又提高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力度。草食畜牧业是可以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肉和奶,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肉和奶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虽然畜牧业的发展能提供更多的产品,但总体我国人均肉和奶的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2/3,有很大增长空间。经过对比使用全株青贮玉米饲喂牛羊,能减少精饲料的使用量和豆粕的使用量,还能提高奶牛产量,明显缩短肉牛和肉羊出栏时间[2]。同时使用全株青贮玉米技术能避免秸秆的焚烧,保护环境。
加快 “粮改饲”技术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研究和推广工作。使科研和推广相结合。一般是建立 “粮改饲”基地,可供技术团队进行科研工作,对各种数据的对比和测算工作。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作物和不同的青贮方式。并将青贮饲料应用于牛羊等草食动物,对应用后的结果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得出结论。团队还要对研究成果进行改良研究,最终筛选出最优结果,供生产应用,应用过程中还应进行全程指导。确保能达到试验结果。
在 “粮改饲”工作推进的同时,应加强科技培训工作。尤其是对草食家畜的养殖方式进行培训,使养殖场能接受这种新型饲养方式。并在接受的同时积极使用,并能时反馈信息,最主要是通过这种饲喂方式的转变使养殖场受益。
“粮改饲”的技术应得到大力推广,尤其是在传统玉米饲喂方式转变为全株青贮玉米方式,还需经过宣传和推广,在更大范围内让养殖户和农民接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完善产业链。还可以在不同海拔地区种植最优牧草新品种和最佳混播组合生产模式[3]。
在我国推进 “粮改饲”的过程中逐渐取得一些成效,但在此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采取不同方法应对。
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在草食畜牧业大力发展的同时,饲草供给结构不合理,这主要是由于种养分离造成的结果,种植业和养殖业分离导致一些粮食过剩和优质牧草欠缺,严重制约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这就需要在生产中要做到农牧互相了解和结合,以养定种。着重发展供养结合的合作模式,这样就不会出现种植和养殖脱节,使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阻碍畜牧业发展。
在种养结合的初期阶段,这种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达不到规模化生产,对饲草储存能力有限,一些配套技术还不成熟,整体发展缓慢。当前需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种植业的规模,只有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就能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在种植业发展的同时指导农民青贮技术。
从我国发展历史来看,粮食一直是根本。很多农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民很难接受将产粮用地变为饲料用地,这就阻碍了 “粮改饲”的试点推进工作。这点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热情讲解和深入分析,并落实一些惠农政策,使农民转变思想,将一部分种植粮食的土地转变为饲料用地进行试探性种植,等他们从中获得更高的收入时,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转变,才有利于“粮改饲”工作的推进。
全株青贮玉米不仅需要改变种植方式,还需要有一定的青贮技术。青贮窖要大小合适,并及时封窖,否则会影响青贮效果。一般是500头牛需要一个青贮窖。青贮窖建议在地面上建造,这样可以避免排水不好和取用不方便。青贮切割的长短也有一定的规则,一般是在1.9cm,如果是早期收获的,湿度相对大,可以适当延长切割长度。这些通过专业人员指导做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