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茹
(丹东市中医院妇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经期腹痛,同时伴随淤血块、月经周期不规律、乳房胀痛等。临床对痛经的治疗主要从调理冲任、理气活血、疏肝通络论治。笔者采用化瘀调冲任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取得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对照组年龄14~23岁,平均(21.18±1.45)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4.15±1.02)年。观察组年龄14~23岁,平均(21.20±1.48)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4.16±1.04)年。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无差异,均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所致腹痛者。
1.2 方法: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经前天开始使用,每日2次,每次0.3 g,每个月经周期连续使用3 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化瘀调冲任汤治疗,汤药方剂组成:三棱9 g、土鳖虫10 g、莪术15 g、紫石英20 g。首先使用300 mL水浸泡上述药物30 min,然后煎煮20 min,取汁200 mL,然后再加水200 mL,继续煎煮20 min,取汁150 mL。每日1剂,于经前第10~15天开始使用,1个疗程为10~15 d,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VAS评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临床疗效判断标准:①无效:患者的疼痛症状未见任何改善;②好转: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所减轻,但无法维持3个月以上;③治愈: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且连续3个月未出现痛经表现。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VAS评分分别为(8.51±1.58)分、(8.56±1.54)分;经t检验,对照组及观察组的VAS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VAS评分分别为(5.01±1.14)分、(2.29±1.02)分;经t检验,对照组及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对照组无效18例,好转14例,治愈28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无效4例,好转12例,治愈44例,总有效率为93.33%;经χ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
痛经属于中医“经行腹痛”范畴,中医理论认为痛经的病位位于胞宫、冲任,痛经的发生与胞宫、冲任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医认为痛经主要是由瘀阻所致,因此临床治疗应以调畅气血、调达肝气为主[1]。本研究中采用化瘀调冲任汤治疗,方剂主要由白芍、柴胡、茯苓、益母草、枳实、制香附、川芎、当归、薏苡仁、延胡索、甘草、大枣组成。方中白芍具有调经止痛、柔肝活血之效;柴胡具有舒肝、解郁、和表之效;薏苡仁具有通经络、祛湿除痹之效,白芍与薏苡仁共用具有通络除痹之效;川芎具有活血、止痛之效,是活血调经的要药;枳实具有止痛、除满之效;当归具有养血、活血之效;香附具有解郁、理气、调经止痛之效;益母草具有利尿消肿、活血调经、去瘀生新之效;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调理冲任、活血化瘀、疏肝行气之效[2]。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益母草可有效增加子宫收缩的张力、频率、幅度;白芍能有效缓解内脏痉挛从而起到止痛的作用;枳实具有调节子宫功能的作用;川芎、当归可有效降低血液的黏度,并能有效改善机体的血流动力学;低浓度的薏苡仁可有效抑制子宫平滑肌的作用[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采用化瘀调冲任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