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
摘 要:在高中政治备考中,良好的复习策略对于在冲刺阶段提高政治成绩会起来良好的作用。在备考前段,分析研究高考考纲,找出必考点与复习重点;做好政治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加强。在备考中段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这是进一步将政治知识体系化的重要方式。在备考后段老师要将政治实事与政治理论相结合起来,查缺补漏。主要针对高考复习阶段有效复习策略进行简述,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复习帮助。
关键词:高中政治备考;有效;复习策略
在文科学习中,政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高考复习中,学生的复习任务非常多,也非常杂,这时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总复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和复习目标,并督促学生良好地执行与完成,这是保证复习效率最重要的一点。在高考复习前,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历年高考考题的分析,对于组织当年高考复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考来说,无论题型如何变化,题目答案一定是出自于教材的。在复习中以教材为基础,以社会热点为理解目标,综合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是应对高考的重要方式。接下来笔者就来具体谈谈政治备考的复习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着重了解高考考纲并分析历年考题特点,把它们作为高考复习依据
在复习中,老师首先要以高考考纲为主要参考目标,考试大纲对于学生的高考复习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方面。对于高考来说,高考考题的设置肯定包含了考纲的大部分内容。一般来说,高考出题是有一定特点的。首先,高考题更注重学生的能力考查,以理论与实事相结合为主。其次,高考考题覆盖面广,大部分知识点都进入了考试范围。最后,考题内容多变,要求学生灵活组合知识点答题。学生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取得高分的重要方面。由历年高考题型特点来分析考点的变化与侧重,对于学生政治学科的复习具有一定的指导倾向。
二、将政治的学习体系化
在政治的学习中,每一册书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必修一,重点为经济;必修二,重点为政治;必修三,重点为文化;必修四,重点为哲学。这四部分看起来是分离开的,但实际上,它们又是有联系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手段,思想文化是內涵,生活与哲学是目的。这种政治体系的完整建立,对于学生整体把握解题思路与方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模版的作用。在进行理论与实事的结合时,政治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学生的答题有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有这样一道题: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就业难”与“招工难”,谈谈你认为要如何让政府、企业、劳动者和谐共“舞”。这道题的设置就是将经济理论与政治手段相结合的问题设置,它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考查。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解决措施这两个方面进行回答,同时在对于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方面还要分为政府、企业以及劳动者三个方面来分别论述。这种综合性的考查对学生分析及理解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做好三轮复习计划与复习目标
对于政治科目来说,大量需要记忆与理解的知识点为学生的复习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帮助学生安排好复习的计划与目标,并进行严格的执行,这对于提高政治成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在高考复习中,学生要经过三轮的总复习。第一轮为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加强,找出学习中的不足与缺失,坚持以教材为根本,因为所有的考题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答案;第二轮是结合习题训练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对政治学习建立体系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三轮复习是抓住重点与要点,并将实事与理论相结合。通过这样三轮的全面综合复习,学生的政治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在这三轮复习中,老师要合理安排三轮复习的时间,第一轮复习,老师要适当延长复习时间,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抓住基础知识的准确度与熟练度。这一轮的复习也是以后二轮复习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将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了,才能够使下一轮的复习更有效率。
四、关注实事热点,并与政治理论结合起来
在政治学习中,学生要有一定的社会敏感性。在复习阶段,学生对于当前政治热点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热门话题能够用政治理论来解释说明,这类问题在历年高考问答题中都会出现。例如,在2017年全国I高考文综试题中就出现了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试题,而《中国诗词大会》是在2017年初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这样的试题安排既体现了试题的“新”,又符合考试的“纲”。对于时事热点的了解不能只依靠与考前的突击学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积累与关注。
对于政治高考来说,学生要抓住基础知识,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三轮复习中,学生要按照复习计划与目标安排复习内容,在解题练习中建立答题模板,这是政治备考过程中学生提高成绩的最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付玉洁.关于高中政治教学复习策略的思考[J].高考,2018(5).
[2]梁耀坚.高三时政热点的精准定位与深度挖掘[J].基础教育研究,2017(16).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