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复发腹股沟疝中的疗效分析

2018-01-19 11:36罗明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9期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罗明清

【摘 要】目的: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所选研究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复发腹股沟疝患者,共62例,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将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31例作为研究组,将应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的另3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腹股沟疝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2

复发性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疾病,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无法改善局部解剖结构,且还存在较高的张力,致使术后的复发率极高[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应用到复发腹股沟疝的治疗中,疗效确切。本文主要研究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并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所选研究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复发腹股沟疝患者,共62例,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将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31例作为研究组,本组患者年龄为51-71岁,平均(56.69±2.35)岁。将应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的另31例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年龄为52-73岁,平均(57.03±1.94)岁。对比2组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无统计意义(P>0.05)。

1.2 纳入、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本次所选研究病例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研究均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且均为男性。

剔除标准:本次所选研究病例均剔除合并严重脏器受损或功能障碍者,剔除严重精神障碍者,剔除合并全身性血液疾病者,剔除治疗依从性欠佳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予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麻醉成功以后从患者腹股沟韧带的中点上约2cm处和腹股沟韧带平行直至耻有结节处行一个6cm的斜切口,逐层切开浅筋筋膜浅层、深层,对切口下段的脂肪组织内腹壁浅血血分支进行结扎;充分显露并切开腹外斜股腱膜,解剖腹外斜肌腱膜的下间隙,再钝性分离腹股沟韧带—腹直股外侧缘,分离精索和耻骨。采用颈肩技术找到疝囊,疝囊底部环形切开以后从内环部位将小疝囊推到腹腔。缝合充填物外瓣周围组织和内环周围横膜筋膜;最后将补片和周围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进行缝合;术后使用常规抗生素抗感染。

研究组患者施予无张力疝修补术,麻醉成功以后在右下腹股沟寻找到原切口并进入,逐层切开皮肤以后切开腹外斜肌肌腱膜和外环,锐性分离精索,以充分暴露出腹横筋膜和内环,直至显露至耻骨结节下方约2cm、腹横肌弓状下缘2-3cm、疝囊游离达疝环远侧3-4cm处;明确疝囊大小以后横断较大的疝囊,并电凝游离中小疝囊,术中应避免损伤到精索结构,并进行电凝止血;游离疝囊近端,并确保疝囊能够轻松地内翻回纳;将网塞尖端推到疝囊腔中,并缝合充填物和内环边缘;最后,缝合补片和腹内斜肌、周围腹股沟韧带;术后使用常规抗生素抗感染。

1.4 效果评定

记录2组平均手术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0-10分,评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频数(n)与百分比(%)用于表述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x±s)用于表述计量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时,方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各项临床指标

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出现尿潴留1例、阴囊水肿1例、低热1例,并发症发生率9.68%;对照组出现尿潴留2例、阴囊水肿2例、低热4例,并发症发生率25.81%;组间对比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论

大部分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再行手术治疗的难度较大,且效果不太理想。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新兴的强化腹股沟管后壁的手术方法,其能够通过移植生物合成材料达到强化腹股沟管后壁的目的,且此种手术方法术后可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并不会增加周围组织的张力,与人体解剖和疝生理结构基本相符[2]。在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中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以下优势:①保留了腹股沟管生理解剖结构,且能够在耻骨结节处的腱膜组织上放置补片,因此,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大大减少了术后患者的不适感和异物感;②术后早期活动能够加速膀胱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了尿潴留发生的几率;③手术所使用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相容性,因此,不会对机体组织产生排斥[3]。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了,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研究组,其平均手术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梁峰等[4]研究结果基本接近。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腹股沟疝的疗效确切,有利于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且并发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李凯,许光中,王桐生,等.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复发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8,39(1):138-142.

李凯,许光中,王桐生,等.两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比较研究[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1):21-24.

李义亮,王志,克力木,等.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8):928-931.

梁峰,李飞,聂双发,等.疝环充填与下腹正中切口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J].實用医学杂志,2017,33(21):3597-3601.

猜你喜欢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96例临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