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琵琶历史源流略述

2018-01-19 11:58王一男
艺术评鉴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琵琶

王一男

摘要:琵琶始于丝绸之路上的西亚文明东渐,盛极唐代,经宋元明清蓬勃发展,两千年来已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琵琶大致经历了汉唐时期的西亚文明东渐,元代大一统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新声”融入以及明清时期的全面繁荣发展三个阶段,可见琵琶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关键词:丝绸之路 琵琶 历史源流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0-0063-03

琵琶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乐器之一,清人昭梿称其为“今乐之祖”[1]。琵琶始于丝绸之路上的西亚文明东渐,盛极唐代,经宋元明清蓬勃发展,传承了约两千年,已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可见琵琶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琵琶从产生之始至今都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喜爱和推崇。总体看来,琵琶的产生与发展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一是汉唐时期的西亚文明东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大融合时期,奠定了琵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的坚实基础;二是元代大一统时期使得中华民族音乐大融合再掀高潮,已经本土化的琵琶因北方少数民族“新声”的融入得到进一步发展;三是明清时期民间音乐蓬勃繁荣,琵琶因此得到全面繁荣发展。以下分别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阐述。

一、汉唐时期的琵琶源自西亚文明东渐

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上活跃着西亚文明,琵琶即是源自西亚,非中原所有,《隋书·音乐志》有载:“曲项琵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2]琵琶最初是作为贡品或战利品传入中原的。琵琶在十六国时期(306-439年)传入中原,《隋书·音乐志》载:“自张重华据有凉州……乐器有……琵琶、五弦”[2],可见琵琶作为贡品传入中原。吕光征灭龟兹(公元384年)得龟兹乐后,也获得了琵琶,据《隋书·音乐志》载:“《龟兹》者,起自吕光灭龟兹,因得其声。吕氏亡,其乐分散,后魏平中原,复获之。”[2]可知琵琶作为战利品传入中原。

唐代宫廷胡乐盛行,琵琶在宫廷乐队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代凡是举办大型宴会,会在宫廷内设置十部乐,称为“十部之伎”。在宴飨“十部之伎”中,使用琵琶的有七部,包括燕樂、西凉乐、高丽乐、高昌乐、龟兹乐、疏勒乐和安国乐,而清商乐(俗乐)、扶南乐和康国乐中未有琵琶。《旧唐书·音乐志》中详细记载了琵琶的使用情况:“讌乐……乐用……大琵琶一,大五弦琵琶一,小五弦琵琶一”“西凉乐……乐用……琵琶一,五弦琵琶一”“高丽乐……乐用琵琶一”“高昌乐……乐用……琵琶二,五弦琵琶二”“龟兹乐……乐用……琵琶一,五弦琵琶一”“疏勒乐……乐用……琵琶、五弦琵琶”“安国乐……乐用琵琶、五弦琵琶……五弦琵琶今亡。”[3]到唐玄宗(712-715年)的坐部伎和立部伎时,胡乐与汉乐更是融为一体,琵琶仍是主要伴奏乐器之一。敦煌莫高窟壁画也反映了唐代胡乐器的使用情况,如晚唐的第85窟所现乐器达100余件,就包括了琵琶在内的西亚文明乐器。

琵琶在中原的广泛流行,西域乐人功不可没。从南北朝到唐末,西域乐人不间断地来到中原,琵琶名家辈出,最先为人所知的是后魏到北齐时期的曹国人曹婆罗门,及其子孙曹僧奴和曹妙达受到家传,演奏技法颇高。再有北周时期龟兹人苏祗婆也非常著名,《隋书·音乐志》载:“周武帝时(560-578年在位),有龟兹人曰苏祗婆……善胡琵琶。”[2]还有唐贞观年间(627-649年)的西域乐工裴神符,他擅长演奏比琵琶略小的五弦琵琶,有被后人称为“搊琵琶”的演奏技法。唐贞元年间(785-805年)更是涌现了大量的琵琶名家,如曹国人曹保、曹善才和曹纲,康国人康昆仑,以及西域人裴兴奴等。其中曹纲擅长“运拨”,裴兴奴擅长“拢撚”。此后的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有穆国人穆善才,唐咸通年间(860-874年)有米国人米和郎,都是琵琶名家。

二、元代大一统时期的琵琶融入北方少数民族“新声”

《元史·礼乐志》中记载了琵琶的形制特征为“曲首”“四轸”“颈有品”“阔面”“四弦”。源自西亚文明东渐的琵琶,自“张重华(346-353年在位)据有凉州”[2]获之,至元代已近千年。千年来琵琶已然成为中原流行之器,其间在宋代被广泛运用于乐、舞、百戏中。由于宋代中国本位文化的建立,“胡乐/华乐”语境消解,音乐承袭隋唐,琵琶早已本土化,而琵琶得以再度大发展是在元代。元人陶宗仪曾指出,元代琵琶所演奏的曲调与中原汉族流传的曲调并不相同,说明元代琵琶具有“新声”。琵琶“新声”的重要来源在于宫廷重要乐种之“回回乐”。继唐代胡乐盛行后,中原与西亚、中亚的音乐交流再次掀起新高潮是在元代大一统时期,琵琶也在此间得到空前、广泛和深入的交流,特别是在元代宫廷中盛行,蒙古人及色目人都很擅长。当时宫廷中有琵琶演奏“当当”的曲调,称之为“拨当当”。傅乐淑认为“当当”可能是回回地名,“拨当当”应是弹拨具有回回地域风格的曲调。再如琵琶独奏的元代宫廷“大曲”——《白翎雀》,其曲作者硕德闾很可能是元代教坊中的一个西域乐工。

元代琵琶具有“新声”,促进了琵琶的进一步发展。元代北曲是中原音乐和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融合的鼎立之作,其中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受到西域音乐的影响极大。明人徐渭认为:“北曲岂诚唐、宋名家之遗?不过出于边鄙裔夷之伪造耳。”[4]“边鄙裔夷”即是北方少数民族。徐渭还指出北曲的风格特征是“杀伐之音,壮伟狠戾”[4],而琵琶是北曲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明人何良俊认为“蒜酪”风味是北曲之本色,即泼辣、甘醇的北方少数民族风味,他在评论北曲《琵琶记》时指出,北曲必须要有类似“蒜酪”般泼辣和甘醇的味道,但是《琵琶记》里全然没有,缺少的正是一种风味。明人沈德符赞同何良俊所谓北曲是金元北方少数民族的“蒜酪”遗风,并指出此种风格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用弦索进行伴奏,而最能够代表弦索的乐器就是琵琶。关于琵琶在元曲伴奏中的曲调,明代王世贞《曲藻》云:“嘈杂凄紧,缓急之间……乃更为新声以媚之。”[5]其中能够演奏出“嘈杂凄紧”效果的应为琵琶,且强调了“新声”的加入。明代王骥德谈及北曲“擅盛一代”“滞于弦索”“多染胡语”也是此意。此外,元人杨允孚《滦京杂咏》记载了元代琵琶曲《海青拿天鹅》,也可见元代中原旧乐常与琵琶“新声”融合,其中诗云:“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原注:《海青拿天鹅》新声也。)”[6]诗中所言“《凉州》曲”在十六国时传入,至宋代已为中原之旧乐,元代则使用“新声”进行改编,体现了琵琶乐曲的新发展。

三、明清时期的琵琶走向全面繁荣发展

明清时期,琵琶在经历了汉唐始盛、宋代本土化和元代新发展后,早已成为一件中国传统乐器,受到人们广泛喜爱,流行于朝野内外。在明代宫廷典礼音乐中,凡朝贺、宴飨与卤簿之乐常见琵琶。在清代宫廷典礼音乐中,宴飨之乐的队舞乐、蒙古乐曲《番部合奏》与《安南国乐》常用琵琶。明清时期民间音乐蓬勃繁荣,琵琶也走向民间、植根民间,明清宫廷中的娱乐音乐常演奏琵琶,也是植根于民间。

明清琵琶的形制逐步接近现代琵琶,《大明会典》(卷183)记载琵琶“通长三尺五分,阔一尺二寸五分……四弦”[7]清代宫廷宴飨队舞乐、蒙古乐曲《番部合奏》使用的琵琶形制为“四弦”“曲首长颈”“平面圆背”“轴四”“四象”“十三品”“长二尺一寸六分”[8]《安南国乐》使用的琵琶形制为“四弦”“通长三尺”“四轴”“四象”“十品”[8]。

明清时代是民间音乐大活跃、大繁荣的时期,琵琶更是得到长足发展,此时琵琶常用于民歌、戏曲、说唱和器乐合奏中,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与推崇,流行于中国南北各地。明人何良俊《友斋丛说·杂纪一》记载了北方和江北士大夫家女子们皆通晓音乐,扬州地区有一位琵琶演奏技术绝高的朱射陂夫人。明人谢肇淛说北京有一个失明者,能够用琵琶惟妙惟肖地演奏和模仿百般种声音,技艺极为高超、表現力极其丰富,令人惊叹。明代《南中繁绘图》中有关于昆曲的表演场景,其中的伴奏乐器就有琵琶。明人陈所闻的散曲《咏琵琶》云:“爱你时怀中抱搂,为你时费些春秋。轻轻的把指拨,款款的将声辏。”[9]表达了明代世人对琵琶的热爱。清代民间的“弦索十三套”的乐器由琵琶、胡琴、三弦和筝组成,在民间十分流行。清人昭梿认为琵琶是“今乐之祖”[1]“四弦能统摄二十八调”[1]“今昆腔北曲,即其遗音”[1]。清人钱泳概括了琵琶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在当时的情况:“琵琶本胡乐,马上所鼓……大约起于晋、宋、齐、隋之间,至有唐而极盛……自此历五代、宋、元、明俱不废……近时能者甚多,工者绝少。”[10]并提及当时流传的琵琶名曲《郁轮袍》《秋江雁语》《梁州漫》《月儿高》等以及当时的琵琶名家姚香汀和俞秋圃。可见,琵琶在明清时期走向了全面繁荣发展。

综上所述,琵琶大致经历了汉唐时期的西亚文明东渐,元代大一统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新声”融入,以及明清时期的全面繁荣发展三个阶段。可见,无论作为历史上中国宫廷音乐的一件重要乐器,还是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琵琶无疑是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成就。这不仅离不开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而且离不开中国历史文化的奠基。今天,琵琶已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参考文献:

[1][清]昭梿.啸亭杂录[A].冬青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笔记小说大观[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唐]魏徵,令狐德棻.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后晋]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明]徐渭.南词叙录[A].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5][明]王世贞.曲藻[A].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6][清]顾嗣立.元诗选(初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

[7][明]申时行,赵用贤.大明会典(四)[M].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赵尔巽.清史稿(第十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9]谢伯阳.全明散曲[M].济南:齐鲁书社,1994.

[10][清]钱泳.履园丛话[A].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笔记小说大观(四)[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琵琶
我和我的琵琶
琵琶你好,琵琶
也说“琵琶声停欲语迟”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琵琶”和“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