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蒲溪乡“夬儒节”文化考察及思考

2018-01-19 11:48袁真林
青年时代 2018年28期
关键词:传承保护羌族

袁真林

摘 要:“夬儒节”又叫“祭山会”,是羌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祀节日,是在每年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举行的民间祭祀活动。“夬儒节”体现了羌族独特的宗教文化和民俗礼仪,是体现羌族历史文化的代表性节日。

关键词:夬儒节;祭山会;羌族;传承保护

羌族乡民认为,每年的二月二是主管天上云雨的龙王菩萨抬头的日子,祭祀龙王可以使滋润农作物的雨水逐渐多起来,保证当年五谷丰登。古老的羌族人相信,过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冬日里蛰伏的神龙便会被春雷惊醒,抬起头来,随之万物将会苏醒。

夬儒节的流程概述:夬儒节的祭祀共分为7个场所,祭祀的流程可分为三个大的部分,每一个部分相对独立,又和整个祭祀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蒲溪乡一共乡辖5个村,包括13个寨子,每年的夬儒节祭祀是由各个村落轮流举办。

一、祭祀场所

夬儒节的7个场所分别为请神坊、祭山神、水神、树神、寨门神、白石神场所和最后的表演神台。这7个场所同属于一个寨子,相隔的距离不远。这些祭祀的场所就是当地居民生活、劳作的场所,可见夬儒节的祭祀和乡民的生活融为了一体,成为了羌族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祭祀流程

夬儒节的祭祀流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包括请神坊将神请出,然后到田间地头祭祀各神,最后是所有乡民集中到寨子的高处,进行最后的总祭并表演各个村落的代表性节目。各环节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形成整体。

首先,请神坊请神。请神是祭祀的开始,所以尤其的重要。释比首先唱起经文,烧起柏树枝和香蜡、纸钱等,待祭神的白色烟雾升起时,释比的唱经正式开始,意味着祭祀的序幕被拉开。

其次,是到田间地头去祭祀各个神灵。顺序分别为山神、水神、树神、寨门神、白石神。祭祀山神时,释比唱起格窝的来历,村民们抛起石头并大声的喊出“格窝色哦”,寓意吉祥美好。接下来是祭祀水神,释比先唱起水神的来历,然后释比将神水撒给村民,保佑全寨子的人一年都有水喝。紧接着是祭祀树神,释比如前唱起树神的来历,然后将五谷撒给各村民,祝愿一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次是祭祀寨门神。寨门神是给寨子把门的,能够驱除妖魔,是阻挡恶人、坏人的第一道防线,所以羌族人对寨门神尤其的重视和尊重。最后是去祭祀白石神。羌族人将白石视为是珍贵、圣洁之物,在修建房屋或重要设施时多用白石来盖顶或做装饰。祭祀白石神时,释比先唱起白石神的来历,之后村民击打白石、打青岗帮,敬牛神、摔牛,村民们一起发出“哦,哦,哦”的声音,接下来再由释比带领唱祭歌、跳祭舞。祭完白石神,田间地头的祭祀就算告一段落。

最后,是整个祭祀的重头戏——神台总祭。村民们在田间地头祭完个神之后,统一的聚集到村寨高处的神台祭祀天神、太阳神,释比会唱起大段的祝福语方方面面的为村民们祈福。之后表演个村落寨子带来的特色歌舞节目,如羌族特有的羊皮鼓舞、羌戏、江豆·里学、羌·依来等等。不同的节目有着不同的寓意,不过都是对上天的祈祷、对村民的祝福。随着节目的结束,整个夬儒节便进入到了尾声。

三、夬儒节存在的局限

羌族的夬儒节虽然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除当地的村民外关注此节日的外地人相对较少。笔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浅略的分析几点原因。

(一)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的限制

为游客的到来增加了难度。蒲溪乡地处阿坝州,山高谷深、地广人稀,虽然现在基础设施有了大大的改善,但是要上到山上去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山路艰险,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不能为旅客提供安全保障。

(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蒲溪乡的村寨面积都不算大,没有系统的酒店、饭店,游客到来参加完节日之后的食宿无法得到保障。换一个角度想,夬儒节每年只有一天,如若特意为此节日打造出相应的食宿场所,并不能的到长期的合理利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祭祀的某些部分不能让游客尽兴地参与进去

如祭祀中需要到田间地头祭祀各神,这些地方山高路滑,没有良好的体力或者对山路不熟悉的人,没有安全保证。

(四)夬儒节最后的神台总祭和节目表演是最具有挖掘性的,可是由于语言的不通、翻译工作的不到位,观众难以详细的理解其中含义。并且祭祀最后的节目表演缺乏完整性和故事性,节目十分的有特点也十分的精彩生动,可是却以一种片段式的方式呈现给了观众,相对独立性已经有了,但是整体的完整性还相对的欠缺。缺乏一个故事线索将所有的节目串联起来。

四、夬儒节的传承与保护

与其他的一些传统少数民族节日而言,羌族的夬儒节在完整程度、发掘程度和传承保护各方面都相对较好。如福建、广东一带的畲族所特有的“封龙节”、云南、贵州一带的“对歌节”等等传统节日,已经没有如期的举行,就算举办也多半失去了最初的完整性。笔者从蒲溪乡当地村民的口中得知,夬儒节是羌族人民坚持不懈定期举办的节日。不管有没有外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当地都会如期的举办夬儒节,并且流程完整、形式完备。所以,笔者认为针对夬儒节,虽然保护、传承很重要,但当务之急是要如何开发这个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其中。在这方面,笔者的拙见概括成一句话大致为——把人带进去,把节带出来。

(一)把人带进去,即吸引游客前来参加

正如前文中笔者所提到的,蒲溪乡的基础设施有限,还无法为游客提供专门的酒店级食宿。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的意见是——让食宿成为一个旅游项目。

游客来到了蒲溪乡除了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参与传统的夬儒节或羌族的其他节日外,还可以感受当地羌民的生活。将当地特有的邛笼打造成为民宿,既可以当地居民自己居住,在有游客到来时也可以进行出租。在羌民自己的家中为游客提供当地特色的饭食,既然游客感受到了羌民的日常,又让游客有家的感觉。

夬儒节只是每年的二月初二,这一天过后参与节日的各祭祀者,又回到了当地居民、农民的身份。除了这一天有大量的游客涌入,其余时间村寨都是平静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的看法是蒲溪地处阿坝州,紧邻理县、汶川等旅游景点,可把蒲溪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与其他旅游景区进行配搭。游客到蒲溪看羌寨、尝羌食、赏羌舞、听羌歌、最有留宿于此感受一晚。这或许可以成为蒲溪长期吸引游客的方式。

(二)把节带出去,笔者认为不是把整个夬儒节的祭祀活动带出去,而是将祭祀的形式祝福、特色节目、特色工具带出去。

夬儒节祭祀的最后,要进行更村寨带来的特色歌舞表演,这些表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个节目是一个故事或是一种祝福。根据笔者的现场感受这些节目都十分的活泼生动,很适合搬上现代化的舞台。比如九寨沟的宋城千古情,有着良好的观众基础,若能将羌族夬儒节的特色节目搬上千古情的舞台,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再者,将编排完善的夬儒节节目带到城市舞台进行演出,可以演相对独立的特色节目,类似于折子戏。也可以编排一个完整的,有故事情节的大型歌舞剧。笔者认为,羌族人民数量有限、羌文化爱好者数量也是有限的,但是汉族人的基数是相当庞大的,如果能在编排中加入汉族元素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关注。比如,汉族是如何与羌族友好相处的故事,汉族与羌族释如何互帮互助共同抗震、抢险等等。

羌族夬儒节中的歌舞、祭祀仪式中通常伴随着羌族的手工乐器和手工艺品。比如,羌族的羊皮鼓現在已经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却很少被运用到舞台演出中,鲜少有人知晓。将羌族羊皮鼓运用但更多的舞台演出中,让其与各种现代乐器进行结合,可能会有新的火花。并且羊皮鼓,样式精致、图案精美,把其作为一种手工艺品进行售卖也是对羌文化的一种传播。

猜你喜欢
传承保护羌族
羌族古籍瑰宝《刷勒日》图经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隆尧招子鼓传承保护研究
古村镇调查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
56 个民族56 枝花羌族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