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刀的作用及影响

2018-01-19 11:48杨羽
青年时代 2018年28期
关键词:骑兵武器

杨羽

摘 要:唐刀作为唐代特有的武器,总结并精炼了前朝武器制造的经验,扭转了唐代军队对游牧民族骑兵的劣势,更新了仪仗制度,且成为了东亚文化交流中重要的一环,其影响力之深远使其在中国武器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关键词:唐刀;武器;东亚文化;骑兵

据《唐六典》记载,唐刀分有四式,分别为横刀、仪刀、鄣刀与陌刀。除仪刀外,其余三制刀皆为军刀。“横刀,佩刀也,军士所佩”。刀鞘上常有双附耳使其能横悬于腰间,故称横刀。陌刀则为长刀,“为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鄣刀方面,由于没有实物出土,外加对唐六典中记载的“盖用鄣身以御敌”理解不同,争议尚存。“鄣”字通“障”,因而有障目的含义,由此有推测鄣刀为匕首类小刀;但也有强调“以鄣身御敌”,认为刀身可以遮蔽身体,而鄣刀为宽刀的说法。由于证据不足,本文不加以探讨。

唐刀的起源可追溯至汉代。汉时以环首刀为名。军用环首刀形制为无护手长刀,尾部有圆环。圆环可以防止刀具脱手。在环上以布料缠绕,再缠于腕上即可省去刀璏刀格,降低制作成本。到隋朝时环首缩小,作用更偏向于装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的隋刀环内就多有装饰。其中一柄环内有凤首,毛发神色细腻生动,且鞘上带有双附耳。此时双附耳悬挂式佩戴法,亦称双箍悬挂法已成为主流,以刀璏佩戴的方式渐渐减少;这种装饰性环首的制式则类似于唐长安大明宫三清殿遗址也有出土的双龙顶珠刀环。可见这时隋刀几乎已等同于唐代早期的横刀,而唐中期后横刀多无环首。为抵御突厥铁骑,唐代军队不仅发扬了使用唐刀骑兵,也为步兵配备了专攻游牧民族骑兵的兵器--陌刀。陌刀为斩马长刀,有两刃,长约一尺。两者结合,为唐代军事力量作出了极大贡献。仪刀则保留了环首刀的大部分特征,为柄末有环的直刀。它的主要用途与前文介绍的两类唐刀相去甚远:一如其名,仪刀是为羽仪之用。本文将介绍并讨论各式唐刀在唐代社会各个领域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

一、军事影响

唐代時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以步兵为主的唐代军队通过使用如陌刀的斩马长兵器克制以骑兵为主的外敌。《旧唐书》中多有关于其威力的记载。有壮士以陌刀以一当百,如杜伏威麾下阚棱:“(阚棱)善用大刀,长一丈,施两刃,名为拍刃,每一举,辄毙数人,前无当者”;有“行恭于御马前步执长刀,巨跃大呼,斩数人,突阵而出,得入大军”;更有高固“引甲士乱挥长刀,连斫数贼,拽车塞阖,一以当百,贼乃退去”。此处“长刀”、“拍刃”皆应作陌刀解。虽说记载有夸张成分,从其中以陌刀破阵杀敌的描写仍可见陌刀威力的可怖。可想而知,鉴于其威力,陌刀在步兵中应用极广。

《旧唐书》卷五十六辅公祏云:“(李)子通率众数万以拒公祏,兵锋甚锐。公祏简甲士千人,皆使执长刀,仍令千余人随后,令之曰:‘有却者斩。”李锦绣认为辅公祐为杜伏威麾下,而杜伏威军中多用陌刀,所以此处长刀应作陌刀解。步兵千人持陌刀行于阵前,作为前锋破阵杀敌。当然也有陌刀和其他武器组合的巧妙战术,如《通典》中有介绍卫公李靖的陌刀战术:

“诸军弩手,随多少布列。五十人为一队,人持弩一具,箭五十只,人各络膊,将陌刀棒一具,各於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调弩上牙,去贼一百五十步内战,齐发弩箭;贼若来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从战锋等队过前奋击,违者斩。”

这种战术类似于马其顿方阵使用长矛抵御敌方且破阵冲锋的方针。两者皆利用长兵器阻碍敌人冲锋,甚至是接近己方军队。而陌刀由于有长刃,更能针对骑兵。挥动即可斩下马腿,直指敌兵。这类战法一直沿用到了宋朝。宋代《武经纲要》中所记录的“刀八色”中多为长柄大刀,它们与著名的捣马突枪应是受唐代陌刀类长兵器针对骑兵的战斗思想的影响。甚至在伏击中,陌刀都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旧唐书》有记载裴行俭带持陌刀精兵伏击突厥:

……诈为粮车三百乘,每车伏壮士五人,各赍陌刀、劲弩,以羸兵数百人援车,兼伏精兵,令居险以待之。贼果大下,羸兵弃车散走。贼驱车就泉水。解鞍牧马,方拟取粮,车中壮士齐发,伏兵亦至,杀获殆尽,余众奔溃。自是续遣粮车,无敢近之者。

可以说,陌刀的杀伤性和对多种战术的适应性是步兵为主的唐代军队得以对抗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关键。当然,陌刀的杀伤性也使其区别于其余刀具:

“……所管羽儀法物數內有陌刀利器等伏以臣所管地俯近官闕兼有倉庫法駕羽儀分投務繁守捉人少前件司衛皆有刀槍防虞所管將健並無寸刃其諸司衛所有陌刀利器等伏請納在軍器使如本司要立仗行事請給儀刀庶無他患敕旨宜令送納軍器使令別造儀刀等充替。……坊市諸車坊客院。不許置弓箭長刀。如先有者。並勒納官。百姓所納到弓箭長刀等。府縣不合收貯。

陌刀和仪刀等刀具已然被区分开来。在无紧急事件发生时由军器使保管,兵士都无法轻易接触陌刀。此处不可交易的长刀指的自是陌刀等军用斩马长刀,由于其杀伤性,必不能让其流于市井,危害治安。府军自然也不能囤有此等兵器,以防有拥兵自重之嫌。

不仅如此,唐军队也发展出了自己的骑兵部队。李渊要求兵士“饮食举止,一同突厥,随逐水草,远置斥堠”,以“同其所为,习其所好”,打造能与突厥匹敌的轻骑兵;所谓轻骑兵,与前朝骑兵不同,战马不覆甲,仅骑兵装备铠甲。横刀为将士常佩刀。《新唐书》有记载:“其番上宿卫者,惟给弓矢、横刀而已”;《唐律疏议》中又有疏曰:“兵仗者,谓横刀长带”。短柄的横刀为单手武器,轻便易于携带,因此极为适合用作佩刀防身。

此外,横刀为马上骑砍提供了极大便利。前文有提及唐刀佩戴方式由刀璏佩戴法变为双附耳佩戴法,使刀悬挂于腰间。双附耳的流行则应归因为骑兵的盛行。这种佩戴法“不仅能使刀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而且在人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时也能保持固定不动的位置”,因此不会阻碍骑手,使骑兵马上战斗更为便捷。

《唐六典》有云:“以伪滥之物交易者,没官”。因唐朝延续周礼“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功有不當,必行其罪”的思想,器物的品质被认为是制物者的诚信体现。无诚者必产拙物,因此当罚。此等道德观念使唐代对炼器方面的要求万分严苛。对武器军备的制造尤为如此。军备方面的制造由专人管理,以确保质量,即所谓“皇朝因置令二人,掌造甲胄、具装、刀、斧、钺及皮毛杂作、胶墨、纸笔、荐席等事”。

唐律疏议有云:“造横刀及箭簇,用柔铁者亦为滥”。可想而知,此等高品质刀具价格自然是居高不下。一柄横刀的价格浮动在五十至一百七十斗米不等;最上品的镔铁横刀可抵一名七品官员半月俸禄,甚至是一名八品官员的整月俸禄。唐代军队可如此大范围地使用价格昂贵的唐刀,体现了唐朝对军事的重视,更反映了大唐的兴盛。

二、权利象征

唐刀中的仪刀和汉代的钺相似,都是由武器演化出的权利象征。它的装饰性极强,刀身“装以金银”,刀柄末尾则“施龙凤环”。对于唐代官员而言,仪刀上的装饰代表着官品等级的划分。据《新唐书》记载:“勋官之服,随其品而加佩刀、砺、纷帨。”随着官等递增,仪刀上饰物则愈加奢华。“职事官三品以上赐金装刀、砺石”。因此,唐时官员佩仪刀便成为了一种彰显身份的方式。

仪刀另一用处则是在仪仗之中。《唐律疏议》对仪仗有如下定义:“儀仗以此仗為威儀,短者刀,長者楯之用,謂之儀仗”。仪刀基本代替了从前班剑在仪仗方面的地位。《唐六典》中有提及“以千牛执细刀、弓箭”。李锦绣认为《六典》中“细刀、长刀仪刀、银装长刀”所指皆为充羽仪之用的仪刀,这点在《新唐书》中也有印证。新唐书中有“细刀”、“金装长刀”出现在仪仗队伍中。刀形细长、重装潢并用于仪仗,皆是仪刀的特征。此外,《新唐书》中还有骁卫执仪刀的描述,如“第八左右骁卫各六十七人,各执金铜装仪刀”。可以推测,仪刀并不仅仅是充羽仪之用,也有一定的警备作用。相似的例子有陕西礼泉县昭陵长乐公主墓壁画中持有仪刀而全身覆甲的仪卫统领。

横刀也被运用于仪仗之中,起警备作用。《新唐书》对仪仗描写有:“(次)引驾十二重,重二人,皆骑,带横刀”;又有“次虞候佽飞二十八人,骑,佩弓箭、横刀,夹道分左右,以属黄麾仗”。仪卫骑马执横刀、成队夹道而行护送皇室成员,也是仪仗中重要的一部分。

由于铁器易被腐蚀,出土唐刀的数量并不多。但隋唐墓葬中常有持刀仪卫或官员的壁画及陶俑,作为“凶礼”的一部分:如唐墓湖南长沙赤峰山4号墓所出“带梁冠,穿宽袖大袍,手持仪刀”的文官俑,又如隋墓张盛墓中白陶黑彩、双手握仪刀的侍俑。这类陶俑皆可彰显墓主人的高贵身份,象征其生前的威仪将随其往生。

三、贡品礼节

唐刀工艺精良,常被赠与周边国家以示友好。为唐刀的工艺所吸引者当然不在少数,因此唐刀也對部分国家的刀剑制式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一例便是日本的武士刀。

唐代时常有日本遣唐使团来华,学习包括钢铁冶炼刀剑制造等技术。“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便是当时来唐学习者对大唐的印象。直至镰仓时期日本刀才完全脱离中国刀剑的影响,进化为刀刃带有弧度而便于骑砍的太刀。在此之前,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刀具被称为唐大刀,而日本工匠仿唐刀锻造出的刀具被称为唐样大刀。尽管有如此区分,如今一些日本收藏的刀具仍有来源方面的争议,奈良时代的金银钿装唐大刀便是其中之一。《献物账》中对其有如下记载:“金银钿装唐大刀一口,刃长二尺六寸四份,锋者两刃,鲛皮把作山形,葛形裁文,鞘上末金镂作,白皮悬,紫皮带执”。山形所指为鞘上双箍,外加此刀为直茎铁刀,与唐横刀制式几乎无异。不论其究竟源于中国还是生产与日本本土,这口刀都象征了当年唐刀对日本制刀业的强大影响。

有趣的是,横刀在日本还兼备了仪刀的作用。同样藏于正仓院的金银平脱横刀使用了奢侈的唐代平脱工艺,在刀鞘上绘制了唐风的装饰。一篇名为《东文忌部献横刀时咒语》的祝文则解释了原为军用的横刀为何有如此华丽的装饰。在唐刀传入日本宫廷后,横刀被赋予了武器以外的意义。它在8世纪时的日本还担任宗教仪式用品,几乎等同于仪刀在唐朝的地位。

同时,唐刀也是附属国对唐的贡品之一。高句丽就曾向唐进贡唐刀数柄,包括“金银装欛鞘细镂云天玉剑一十口,内二口金银装罽锦鞘,金錦裝罽錦鞘,細鏤雲天長刀一十口”等。夏超伦在论文《唐代横刀研究》中认为“此事可看作东亚邻国向中原王朝回输刀剑之肇端”。作为进贡品的唐刀华美异常,具有极高的玩赏价值。

四、结语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武器作为战争之道,其对国家社稷的影响必当是不可忽视。而唐刀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武器之一,其诞生、应用、管制等,可作为盛唐社会制度与科技发展的参考。其影响力甚至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家之内,还推动了周边国家刀剑制式的演进。

现有唐刀研究虽不算热门,但其中以李锦绣女士等学者的作品为首的精品也不在少数;也有以史实为基础的有趣推论,如《唐代高句丽移民与陌刀》一文指出的高句丽人口流向与陌刀普及方向的一致性。尽管如此,由于一手资料的不足,从唐鄣刀的制式到日本唐大刀的来源,关于唐刀的众多争议尚存。不仅如此,哪怕是记录正史的史籍,如《新唐书》和《旧唐书》,出于歌颂英雄人物等原因,都可能含有夸张成分。更不必说部分研究报告引用论据不严谨,使其可靠性值得质疑。这也使得唐刀的资料搜集、考证和相关研究颇为有趣,毕竟一切都有去推敲、推测与考证的余地。唐刀的资料定能在未来的发掘与研究中变得更为完善,以重现这一珍贵的大唐缩影及其往日创下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李林甫:《唐六典》,中华书局,2014,461.

[2]时昀:汉代环首刀,设计艺术,2016,(9),86.

[3]李云河:正仓院藏金银钿装唐大刀来源小考,西部考古,2013(0),302.

[4]杨泓,李力:《中国古兵二十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209.

[5]皇浦江:《中国刀剑》,明天出版社,2007.6,60.

[6]崔大庸:中国古代兵器的铸造与武艺的发展,《汉唐考古文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437.

[7]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2270.

[8]李锦绣:陌刀与大唐帝国的军事,《学人》,1995,(7),295-308.

[9]唐·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8,4036.

[10]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解放军出版社,1987,690-693.

[11]王溥:《唐会要》,中华书局,1960,1301.

[1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1325.

[13]岳纯之:《唐律疏议》,中华书局,2013,134.

[14]刘永华:中国古代佩剑佩刀与佩带方法,《戏剧艺术》1996 (2),87~88.

[15]岳纯之:《唐律疏议》,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425.

[16]秦浩:《隋唐考古》,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212.

[17]杨丽丽:浅谈日本武士刀的发展过程,《首都博物馆论丛》,首都博物馆,2014,(0),363.

[18]董诰:《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1138-1139.

[19]夏超伦:《唐代横刀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8,147.

[20]岳东:《唐代高句丽移民与陌刀》,《河西学院学报》,2012(3),59-62.

[21]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23352.

猜你喜欢
骑兵武器
骑兵政委 邓永耀
“魔改”的武器
骑兵之败
蒙古骑兵,所向无敌
克敌制胜的“绝密武器”:无线电侦察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负荆请罪
最后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