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意义和保障措施

2018-01-19 11:35夏晓凯
南方企业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社会化管理保障措施意义

夏晓凯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逐渐发展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给予了保障。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是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总体部署的基本要求,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措施,是保障退休人员权益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本文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意义和保障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意义;保障措施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企业职工在办理完退休离职手续之后,对其的管理服务脱离出原企业,转而由城市街道以及社区进行相应的属地管理及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养老金通过社会统筹管理并发放。而通过以上形式进行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可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时也是对企业改革进行深化,使企业办理社会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举措。

实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首先,对企业退休人员进行社会化管理是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总体部署的基本要求。国有企业包揽职工的生、老、病、死,是计划经济形成并遗留下来的产物。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国有企业现状与促进社会和谐而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并在逐渐地完善。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發布使社会保障在体系上更加完善,建立了企事业单位相对独立的资金来源,且资金来源具有多元化,在保障制度上更加规范,使得退休人员享受到更加社会化的管理服务。1997年,国务院在《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对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实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中提出应当不断推进社会保障向社会化管理转型,使退休人员的管理脱离出原企业,由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负责进行养老金的发放工作,由社区进行退休人员的管理。2000年,国务院在《关于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的方案》中,要求各地从2001年开始应当大力进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推进工作。200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其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上提出了更加明确及具体的要求。

其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措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承担诸多社会职能。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确立的背景之下,企业承担社会职能显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企业花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企业经营者不能集中全力放在生产经营上,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无法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有彻底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把企业从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改变长期以来政企不分的局面,才能使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力搞经营。

再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保障退休人员权益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受到历史方面的原因以及隶属关系等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国有企业之间差异较大,若国有企业效益较差,在企业办社会职能方面就会出现较多欠账的情况,无论是设施建设、退休人员的待遇、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都会与地方政府办社会职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容易引发矛盾甚至影响部分地区的社会稳定。同时,随着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破产日益增多,导致大批的企业退休人员或者是在职人员面临着失去依托的可能,基础服务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和企业以及相应社区的实际情况,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其一,能够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很好的配合,将养老金及时、足额地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其二,开展相关咨询服务方便企业退休人员。其三,了解退休人员的生活情况,能够利于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的开展,对其起到辅助作用。其四,对于企业退休人员死亡的,帮助其家属进行丧葬补助金、遗属津贴的申请。其五,对企业退休人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管理工作。其六,为企业退休人员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疾病防控及保健等工作,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其七,组织企业退休人员根据兴趣爱好进行各类适宜的文体活动以及公益活动,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并促进互助服务的开展。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存在问题

其一,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国家高度重视、鼓励和支持,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未作硬性规定,也未出台操作细则。各地方政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致,具体工作难度很大,使得工作进展缓慢,严重阻碍了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进程。

其二,在历史原因的影响之下,企业退休人员与原单位联系紧密,他们与原单位在经济上及情感上有一定的依赖关系。现在从“单位人”一下变为“社会人”,有一部分人思想上很难接受,甚至有产生抵触情绪,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习惯过程。

其三,企业退休人员由企业移交到城市街道和社区后,作为社会化管理主体的社区,管理经费未列入当地财政预算范围,经费来源缺乏固定渠道。没有经费来源,社区开支不能及时得以保障,工作难免有折扣。

其四,社区建设滞后,管理能力较弱,目前全国社会化管理服务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平均水平为1∶230,街道、社区管理服务人员与离退休人员比例达到1∶500,而且这些人员大多数在管理上经验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开展。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一项重大的事件,其对于国有企业政企分开改革目标的实现有着一定的影响,与退休人员的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影响着社区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发展,事关执政党公共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但由于我国的社区建设相对滞后,大多数是由原来的居委会直接转体而成,仅限于计划生育管理、户籍管理、治安管理等几项职能,与现实的服务需求差距较大。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更有力的保障措施。

首先,各级政府应当对该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定统一完善的操作细则,保证企业退休人员能够顺利从企业管理转移到社会化管理。操作细则应当包括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程序、移交费用、移交职能、移交期限、移交后费用来源等等。尤其是其中的费用问题,应当和政府财政部门共同进行养老金费用支出机制的探索,将其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按照相应的标准、比例进行拨付;根据当地社会化管理服务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专项资金的划拨以支持该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如建设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库,建设企业退休人员活动场地等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促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对社区的服务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对相应的软硬件配套设施不断加强投入,保证社区有能力接受企业退休人员。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很多地区在社区服务设施上是十分匮乏的,发展状态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社区服务体系十分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因此,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给予大力的支持,完善服务设施,在社区内建立起服务信息网络,便于及时地沟通与交流。并且,对社区工作人员应重视各方面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管理工作水平与能力。同时,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大力动员,建设社区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

最后,对社区的沟通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对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保证社区能够更好地进行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社区可以结合本地的地区文化、受众群体等,组织多样化的文娱、科教、公益活动,在增进居民感情的同时,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便于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泰安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

【参考文献】

[1]薛迎梅.关于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4).

[2]李娜.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探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4(Z1).

[3]陈淑娇.关于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问题和对策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6(06).

猜你喜欢
社会化管理保障措施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如何做好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上海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模式调研分析报告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浅论如何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