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义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走向成熟,新课标改革制度的出现,对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想稳步提高,就要完善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管理;观念;制度
高职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在高职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高职院校能否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高校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以下将讨论一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及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现状
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具有良好专业精神。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不能很好地胜任,很多高职院校聘用的辅导员学历参差不齐,大部分都是非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的,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学习,在教学管理工作上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技能的掌握和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教师管理观念滞后
一些教师团队没有真正地将教学观念转变过来,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难以落实教育教学的工作。教师的理念仍然是过去的“教师为主体,教师领先”的层次,没有意识到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很多管理工作主要是教师在做最后的决定,学生缺少话语权和选择权。并且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在意对管理方法和理念的更新,很多管理理念都是滞后于社会发展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不强,大多用传统的“严师出高徒”管理模式管理学生,对学生采取思想的控制和言语的管理,日常管理依靠学校的规章制度一味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控制。这样的管理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不仅使师生关系紧张,也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不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整个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更是管理行为的核心动力,必须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指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学生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管理的重要资源,尊重学生的价值,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许多高职院校没有意识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追求教学质量和学校自身的发展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并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使管理工作见不到成效,反而弄巧成拙。
如:一些高职院校是由一些中专学校、职技校合并组成的,学生管理者的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方式、学历层次、工作创新等方面都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导致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极端的做法,如过于干预或者不负责任地任其发展,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落实人性化理念。
高职院校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所,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做到“不出门知晓天下事”,接触到的知识面也比较广泛,信息繁杂,而社会上需求的也不再是只懂一种专业技能的人,而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长期以来,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者与学生之间都是“管”与“被管”的关系,管理者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对学生有一定的管理作用,但是长此以往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从而降低学校的教学管理效率。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由于思维模式受到管理者的约束,他们的思想也活跃不起来,变成了“按图索骥”的人,规规矩矩,缺乏创新能力。因此,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学校不应该再以传统的管理方式去管理学生,而应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定好属于他们的发展路线,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高職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前高职院校不断增加,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构成、办学条件、学习环境等因素是学校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学校的综合教学水平如何主要是看学校的管理工作情况。因此,高职学校应以人为本地管理学生,不用传统的方式对学生实行高度的“集权主义”管理,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为学生考虑,真正地将学习生活的主动权、话语权交予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效率,极大地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
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而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学生已经具有了成为国家栋梁的基本潜质条件,所以在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实现人才的教育培养。走“以人为本”的管理路线,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是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根本体现,“知其需,而帮其学”,从而真正地把学生管理工作变“管理”为“服务”。
高职院校实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这是对教育功能的高度概括。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就是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因此教育的功能是由学生为社会做的贡献来决定的。
从教育长远的发展来看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是为了培养有创新力、竞争力的人才,所以,学校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手段,这种管理方式在教学上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被催促着学习,而是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知人才能善任,善教需先知人”,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者应该从思想上、生活上去关心学生,多为学生着想,平等对待学生。教学管理者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
此外,教学管理者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学方案才能实现高效的管理功能。
建立学生管理队伍
每一个教学班级都需要建立一個优秀的学生管理队伍,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校园管理工作中,这是以人为本的重要部分。同时,利用学生进行管理的前提是需要寻找优秀的学生组建管理队伍,保证学生在进行管理时做到公平、公正,发挥学生管理队伍的带头作用,促使每一个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强化管理者的专业素养
教学管理者的专业素质是衡量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的标准,其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职业意识这四个方面。专业知识包括教学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教学评估规律及各课堂的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计划管理、心理学、教育学、人际关系学等一切相关的知识。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及时更新教学管理手段,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氛围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总和,人的发展及其才能的养成,是遗传、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校园文化环境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及师生的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给学生们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校园氛围,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时刻谨记学校管理的宗旨和规范。
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深入认识校园文化,感受到学习的氛围。此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人性化的管理教学中不断进步。
(作者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灵.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2017(06).
[2]金华.“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分析[J].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2016(05).
[3]高斌.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