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琳
摘要:关于当代青年电影中叙事策略的选择与搭配,导演如何采用电影策略的问题,公众接受现代青春片电影的叙事策略,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国内青春题材电影《匆匆那年》为例,主要分析了我国现代青春题材电影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匆匆那年》 叙事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166-02
电影隶属于第七艺术,是视听结合的艺术样式。电影是一种向群众展示的艺术,所以大部分电影都是从群众生活中吸取的。青春,是每个人最难忘的时刻,也是每个人最怀念的时光,因此,近几年来,青春系列电影占据了更多的市场。青春是交响乐,苦涩甜美,同时又充满了欢笑和泪水,是每一个已经度过青春期的人值得回忆的往事,这也就是为什么青春題材的电影深受观众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虽然有许多作品在中国当代青年电影票房的收入总体是好的,但就电影艺术的内涵而言,当代中国青年电影并不是很让人满意。与《风雨哈弗路》《歌舞青春》美国电影等国外青春电影相比,美国电影的题材多变、情节动人、内容活跃,对塑造年轻人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而国内青年电影的表现似乎是单一的。表达的主要形式是爱的单一概念,整部电影缺乏了真正的艺术价值,其设想的主题大多数都是基于青年时期的爱情故事,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青春期的悔过。在这方面,本文着重分析了当代青年电影《匆匆那年》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征,并借鉴了国外青春片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未来国内青春电影的发展方向。
一、青春片崛起的时代语境
每一个时代的电影都与时代的标志相结合。从80年代人人谈美学,到90年代大众文化的广泛推及,直到今天,年轻人的价值观逐渐开始从原始价值进行深度思考,文化价值和单调的行为中开始彰显出多元的价值,并开始展现出青春的优雅。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十六岁的花季》中讲述了中学生在青春期的生活及其在变革时期所面临的困惑,它准确地反映了在当时改革开放的时代年轻人的心态,这电影是90年代的典型青年电影,它体现了一种青春期混乱迷茫和年轻人对自己未来的想法。
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期间,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持续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年轻人表现得更为明显,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反而对他人的理解和关注较少。电影《我的少女时代》中由宋芸桦以及王大陆所饰演,影片中让观众看到一个小女孩对青春期的困惑以及对现实的抵制。无论生活是平凡的还是令人兴奋的,平稳的或令人沮丧的,它都可以使一切变得有趣。
电影《匆匆那年》描述了一代80后的校园生活,讲述了青春年少的陈寻和痴情少女方茴的曲折感情,还有无辜的备胎赵烨以及热心肠的热心人乔燃,勇敢的女神林嘉茉的一群伙伴跨越了十五年的青春、记忆和友谊。一个叫七七的90后女孩一直追问现在的陈寻,陈寻回忆起与他的第一个女朋友方茴一起度过的日子。陈寻感觉那段感情离他很近,又让他想起了这种天真无邪的感觉,同时又对这段感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反思。这是陈寻年轻时的记忆,也是80后的记忆。
二、电影《匆匆那年》的青春化叙事特征
走过青春,怀旧与碎片共同谱写篇章。后青年不仅是电影艺术范畴的命题,而且可以从电影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待,还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学命题,其形成的原因是深刻的社会学范畴动机,这是社会与人性内在联系的结果。然而,后青年是社会发展与人自身发展速度失配的一种不和谐感。在这种直接的分裂和分离的感觉中,人类的精神世界变得空虚。这种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使得他们渴望从过去汲取希望和力量,使得青少年校园生活成为精神寄托和怀旧的主题。
在《匆匆那年》这个电影中张一白使用了一种基于拼贴片段的叙事风格。一方面,这种形式更符合陈寻对90后女孩的七七问题的回忆;另一方面,这种碎片化也表现出具有象征性的象征意义。每一次回忆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让观众感受到人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为80后建立共同的记忆。
《匆匆那年》影片叙事拼贴式回忆特征。陈寻和方茴之间的爱情主要是由中学和大学组成的,把迷恋生动地展现了出来。从那时起,陈寻追求方茴的另一面,轮滑竞技场的斗争,路边摊位的模棱两可和忏悔,以及校园里两名大学生活动的场景……张一白导演的主要特点是用些有独特记忆的场景来突出了这些场景所代表的内存的特殊功能,甚至在陈寻和沈晓堂在校外租房后,街灯下彼此拥抱的情景也唤起了观众的回忆。
陈寻的后青年情结也是80后观众的情结,他的记忆也是一种与观众分享的记忆。他曾经以为美好的爱情是一个年轻的遗憾,充满困惑和不完美。他无法从记忆中获得更多的力量和希望,因为记忆自己的行为是逃避现实的一种尝试,就像电影结尾一样,法国巴黎大桥上的笑料是对过去冷漠无情的最好诠释。
电影中的后青年是人们进入社会后与校园生活完全不同的一种环境反应。现实生活中的躁动、不满、失落和挫折使人们在青春校园生活中努力寻找勇气和力量前进,他们希望青春期会继续下去,青春期将继续下去,青春期的不敏感和傲慢甚至会渐渐变成光环。然而,他们希望青年会再次出现,但终究不会实现,最后它只能呈现一种独特的后青年状态。
三、当代青春电影《匆匆那年》的艺术特色
这部电影是一部动作和声音的电影,它是一种以光、影、声合作为基础的运动错觉的艺术语言。电影艺术语言是指电影艺术中非自然语言的有机构成,它主要是指视觉语言和听觉声音以及画面语言的处理。
催人吐露的故事需要一个与时代背景和故事特征相一致的视频和音频空间。一个有时间记忆的歌曲或场景都可能是观众记住电影的关键场景,人们记得的电影就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
(一)视听构建人物与背景特写
熟悉的音乐和旋律,加上没有独白和对话镜头,可以轻松地营造一种隐藏在歌曲中的气氛和氛围。特写是表达特定情绪和特殊观点的非凡视角。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新世纪的到来,北京成功申办奥运的成功背景,电影的怀旧魅力已经上升到另一个层次的集体记忆和情感,点缀了陈寻的青年时代。不同寻常的是,这表明80后的一代已经从出生转移到学校。富裕时代的发展和历史背景使他们的成长道路有所不同,随着时代的强烈发展伴随着每一步的成长。
(二)与主题相应的怀旧音乐艺术
导演张一白很清楚他自己的长处是什么。尽管在《匆匆那年》这个电影中怀旧空间中的视听语言创作一直备受争议,但影评家和观众认为它有时令人尴尬,有时令人难以置信,但所谓的“怀旧”行为本身是非常有意和主观的,这是人们积极构建的过程。因此,张一白认识到,通过南北的著名音乐已经超越了音乐本身的本质,长久以来一直是人们记忆中的文化符号。它不仅培养了人的情感,这些旋律还具有文化属性,在情感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它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倾向,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变化。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和特色的视听空间的建构非常适合于后青年的记忆,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失去了一些艺术美。 张一白导演的《匆匆那年》这个影片代表着在中国年轻人的怀旧电影,电影票房的最终利润约5亿元,这也证明了艺术表演的市场可行性,相信未来电影类型的探索将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大众电影如青春电影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当代青春片题材电影的叙事艺术目前还不够完善,叙事主题相对单一,缺乏层次性,大部分主题都与观众易于理解的级别相关。由于缺乏先入之见,这些题材大多与传统电影相比有一种肤浅的倾向。令人惊讶的是,创造力往往缺乏深入的主题探索。整体的生产规模和观赏环境也使得电影创作的主题不可能扩大,只有在民间和时尚领域。影像广播平台的专业化和电影制作、艺术自律性的破碎化、新媒体的传播以及新媒体的融合,为青年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艺术基础。根据叙事艺术的特点对青春片题材电影进行研究,提高他们的艺术含量,预示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一百多年的艺术风格发生了变化,有收益必定就有损失,但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开放,中国电影融入世界潮流的趋势将更加突显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期待着新的中国电影,高潮的到来也将是更加成熟和多样化风格形成的真正高潮。
参考文献:
[1]谭苗.当代青春文学的时代特征、叙事主题及视角研究[J].中国文学研究,2017,(01).
[2]刘春.历史、自恋与资本:当代国产电影“青春叙事”及主体想象[J].艺术广角,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