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
[摘要]互联网经济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站在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的产业转型不再以单纯的信息化建设为主体,而是需要立足于转型过程中智慧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实质要求,更好地突破传统经济运作所存在的各种制度和不足。对此,本文结合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互联网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 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21-0105-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8.21.048 [本刊网址]http://www.hbxh.net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带来了许多全新的创造性体验,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为完善我国市场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互联网经济自身也在信息化时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互动中,互联网经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间的有效对接。互联网经济主要是指传统产业经营形式与互联网之间的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在进行信息交流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来实现高效合作,突破传统产业的不足,创造出许多新兴产业。从目前来看,互联网的相关元素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产业经营模式也开始不断实现自身内部体制的改革,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处于前期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突破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桎梏,学术界以及理论界站在不同角度,积极对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产业转移和升级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借鉴。
一、互联网经济
要想真正了解互联网经济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和重要性,首先需要对互联网经济的概念做深入解读,互联网经济也可以称为网络经济和网络产业经济,该模式主要立足于不同的网络特点,积极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信息时代,互联网经济应运而生,对推动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现有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进一步应用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结合相关调查可以看出,互联网开始与经济领域实现了紧密的融合,同时产生了全新的互联网经济运作模式,通过对网络经济内部产业构成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互联网经济,主要包括互联网、计算机、交通、电力、电信,另外学者在对这一领域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提出与其他产业相比,网络产业存在许多优势,不同网络产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更为频繁,同时能够真正实现互相促进和弥补,具有生产规模化、标准性以及兼容性的特点。另外,在我国现有的经济领域中,互联网发挥着关键作用,人们开始站在互联网的经济视角对现有的网络经济进行重新解读,大部分的经济学也开始实现了互联网经济与网络经济之间的紧密配合,网络经济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这种经济形式能够更好地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动态。
二、互联网经济与我国传统产业经济对比分析
(一)互联网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对比
在推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互联网在我国实现了快速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工业产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进入了中后期发展阶段,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模式相比,传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还存在许多差异。首先两种经济模式对市场的实质需求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工业经济主要以相同性质的需求为主,大部分的消费性质规模较大,但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开始朝着多样化以及个性化方向发展,同时这种消费模式成了现有市场经济模式中的主体形式。其次,在市场经济范围上也有许多差异,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发展主要以铁路和电力领域为主,这两大领域的利润能够有效地实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规模的拓宽。相比之下,互联网经济则能够真正地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传统意义上的工业经济生产主要以福特式的生产方式为主,积极的立足于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实际要求,明确前期的生产目的和标准。其中企业必须要积极加强成本控制,通过规模的扩大来更好地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保障自身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优势,生产方式主要以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为切入点,充分的发挥自身在生产数量、生产规模和生产价格上的优势和作用。
(二)互联网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性研究
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和资料调查可以看出,在实现产业转型以及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大部分以产业融合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为主,学术界在对这两大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以及研究过程中提出,信息产业的优化升级发挥着关键作用。首先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各类产业结构的优化,另外信息产业之间的联系比较强,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有效突破传统产业结构的不足。另外,信息技术在实践运作过程中能够保障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不断改善现有的生产组织方式,保障经营规模和投入产出比,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有一部分学者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分析以及研究时提出,该技术能够有效地推动传统产业结构的改造,通过信息嵌入的形式来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这一点对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改造意义重大。其中信息技术能够立足于信息化进程的实质情况,不断实现不同信息形式之间的融合和共赢,充分发挥信息嵌入的作用和价值,更好地規避不同产业之间的桎梏和影响。另外,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能够为技术的集约性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改变,因此在推动信息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各类现代化的技术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带动效果和影响。
三、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我国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以及运作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障碍以及桎梏,现有的产业结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三大产业的比重极不协调。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积极运作中,重工业在总体工业中所占有的比重较大,超过了72%,工业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主要以一些高污染和高排放的企业为主,第三产业在现有生经济生产中所占有的比重偏低。以零售业、批发业、仓储业和运输业为代表的第三服务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同时在推动经济运作的过程中,运输业和仓储业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因为各个产业与行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面临着诸多障碍。
此外,现有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也占有较高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从目前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发展的中后期阶段,第二产业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在推动全面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在主力产业中占有40%的比重,较高的产业比重使得制造业在实现运作过程中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服务业和其他批发业在现有的产业中所占有的比重持续下降,尽管我国在2013年结合目前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第三产业结构并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与其他的中等收入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
(二)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
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以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制造业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产能过剩现象,在平板玻璃、船舶、钢铁、水泥等行业中,产能过剩现象十分明显,学者在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过程中提出,之所以会出现产能过剩主要在于我国过于追求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提升,大部分的行业主要以高污染高排放和高耗能的行业为主,这部分行业在现有的整体工业中所占有的比重超过了80%。
(三)制造产业发展安全问题愈加明显
尽管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提升,但是制造产业在现有的价值链中仍然处于低位,大部分的制造加工环节所涉及的内容、要求较复杂,同时产业链相对较短,技术密集型行业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大部分产业主要以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为主。学者在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时提出,通信设备以及建设制造领域是目前制造业中垂直程度最高的领域,除此之外还包括通信设备的制造以及计算机制造和办公制造,这种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模式最终导致产业链的高度不完善。其中重要产品的进口发挥着关键作用,大部分产业结构受到了技术的影响和限制,处于低端水平,一些高端技术和产品仍然需要受制于他人。
四、在互联网经济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要想有效的突破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我国必须要立足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实施情况,通过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质要求分析来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
首先需要明确不同的工作路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降低成本的形式来实现市场范围的有效拓宽,其中互联网经济的优势相对比较明显,这种经济运作模式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将市场广度的拓宽与深度的托管相结合,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转型提供更多的依据。其次,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实现经济发展以及运作的过程中,积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完善现有基础设施將通讯成本控制到最低。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企业内部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市场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企业可以利用各类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来实现信息的高效利用和共享,通过对数据的有效分析来发现其中的潜在价值,实现市场范围的进一步拓展。
另外,工作人员还需要结合需求结构变化的实际要求,通过对生产方式变化原因和变化趋势的深入分析来了解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企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所采取的定制生产模式,以此来为产业结构的转型提供更多的依据,积极的解决我国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技术难题。定制生产的方式要符合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实质要求,能够有效突破传统经济运作的模式桎梏,更好地实现生产需求的同质化、规模化和多样化的转变。除此之外,定制生产方式还能够更好地解决产业过剩问题,因为这种创造化的生产模式主要以客户的实质需求为切入点,通过对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深入分析,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产品的顺利销售。
其次是需要积极地采取各领域的建议和意见。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之间的相关性,结合产业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转化,改造全新的生产技术,保障制造业能够以智能化、绿色环保作为计算的发展方向,以此来更好地解决产能过剩的根本问题。互联网经济的内部构成要素相对比较复杂,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将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融入其中,通过两代技术的充分应用来积极的促进高污染、高能耗生产问题的有效解决,实现自身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最后,现代化企业还需要不断促进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为我国高端产业的良性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在推动经济建设时,我国需要深入开展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和基础,积极地将各类前沿技术融入现有的生产环境中,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来更好的突破传统经济发展的桎梏和负面影响。另外,我国必须要实现现有高端技术的转化和升级,积极地在实践中发挥新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在新技术应用时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和谐统一,实现不同商业模式之间的紧密配合,通过对互联网经济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来实现高新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共同融合,以此来为我国高端服务产业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的依据。
五、结语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之中,互联网经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需要立足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明确前期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积极采取创造性的策略和手段,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方晨霞.互联网经济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1):151-152. (下转第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