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教育实践

2018-01-19 05:30杨克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21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杨克

[摘要]本文从国家兴亡、人人有责,知行统一、分辨是非,感恩知心、诚实守信三方面,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基于此,又通过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加强诚信、民族精神及感恩教育;坚持情感、知识、实践的高度统一,积极组织实践类活动;重视并利用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加大文化教育相关体制建设力度,完善优化文化教育机制等维度,提出了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有效路径。旨在能够提高当代学生的综合素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思想当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国家建设培养栋梁之材。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教育;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8)21- 0098- 02

doi:10.3969/j.issn.1671- 5918.2018.21.04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与深刻哲理,学习并掌握其中包含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积极作用。”各大院校是国家优秀人才的聚集地,是培养我国伟大复兴实践者与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有着较强的塑造性。因此,在这一重要阶段,不管是哪种专业,无论学生怀揣怎样的梦想,都应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吸收营养与净化,借助其中的丰富内涵,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国家兴亡,人人有责。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曾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的这句话成了众多爱国志士内心深刻的记忆,激励着中华儿女们为国家繁荣发展而前赴后继,履行着自己对国家的责任与义务。实际上,这句话不只是代表着爱国人士的赤子之心,同时还蕴藏着国家兴亡与个人前途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国家的忧愁便是百姓的忧愁,只有国家和谐、稳定、繁荣昌盛的发展,百姓才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而国家的繁荣兴旺,需要的是所有人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生活,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更是重要的时代使命。

(二)知行统一,分辨是非。知行合一强调的是人的学习必然要与实践相互结合,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事物的真实内涵与特点,才能够真正掌握其中蕴藏的深刻道德。明代著名思想家王明阳曾用八字真理名言激励着后人主动投身到实践认知当中,用知识的基礎理论来正确指导实践,再通过实践来获取全新的认知。纵观我国党中央过去就是多年走过的心路历程,正是因为在积极学习与努力探索当中的努力挖掘与深入研究,才不断丰富白身的理论及内涵,不断拓展前进与发展的伟大道路。知识是塑造与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赋予人辨别是非的能力。辨别是非、秉承原则,坚持做人底线,才能在重要及需要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与理性判断,才能指引人不断前进,走正确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党正在进一步强化党政廉风建设,严惩违法违纪行为,同时还全面贯彻反腐精神,将严格治党视为党是否能够保持活力及前沿性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恪守个人的尊严与底线,那么就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增加人生的污点。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对人是非思想的塑造,提倡做人应谨言慎行、明辨是非。

(三)感恩知心,诚实守信。感恩二字,都是从内心出发,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当中,提倡的是百善孝为先,传统的二十四孝经典故事世代流传。感恩最高的思想境界,就是有效的继承与发展,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心怀感恩的为他人着想,相互帮助,共同进退,中华儿女用感恩之心积攒了强大的团结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我国每年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每一位当选人自身的真实故事,都在强大的精神力量展现着我国人民对高尚情操及品行的向往与尊重。感恩如果是优秀的美德,那么诚信则是为人之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与诚信相关的经典故事多不胜数,比如季布的一诺千金、商鞅的徙木立信等。在当代社会中,感动暖心的诚信故事也不胜枚举,为家人偿还债务,为履行年少时的承诺而下乡支教等等,无声胜有声的这些行为,就是用实际行动来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良好风尚。对此各大院校也应高度重视感恩与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道德素养。

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加强诚信、民族精神及感恩教育。诚信是每个人的生存之本,成功源泉,说到做到是赢的他人信任的重要前提,中华传统美德中更是将诚信视为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因此,诚实守信是每个人的道德底线,没有诚信,也就没有了人的基本原则。对此,院校应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当中的丰富教育资源强化诚信教育,重视学生的养成教学,培养他们诚信品质,促使学生养成诚实做人、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从失信处罚体制与诚信管理体制人手,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将诚信的具体表现与学生评价有机结合。

民族精神是各个民族在长时间的共同生活及实践过程中逐渐构成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及道德素养的统称,是各个民族的心理特点、文化理念及思想情感的整体表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团结合作、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是主要的载体,而民族精神则是传统文化的高级表现。院校应依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强化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首先,应注重爱国情怀教育,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精神,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及自信。其次,应培养广大学生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要让学生将自身目标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理想转化成实践行动,不断探索人生的价值与含义。

感恩是我国优秀传统美德,感恩父母、感恩社会长时间以来是传统文化当中最为基础性的道德立场。对此,院校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感恩精神的传达,强化学生的感恩教育,让他们懂的感恩他人,主动报答别人的帮助,逐渐培养学生知恩图报的优秀品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个人道德素养,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情感、知识、实践的高度统一,积极组织实践类活动。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对此,各大院校应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首先,应将实践活动划分到院校教育规划当中,规定具体的课时与学分,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出详细合理的要求。其次,应为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其顺利开展。最后,应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教学基地。院校应努力拓展教育渠道与平台,丰富社会实践教育内容及形式,强化与爱国精神教育基地、抗战遗址、博物馆等建立起紧密联系,创建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肯定,逐渐将其上升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最终将其落实到个人日常实际行动中。对于教师来说,应强化对实践活动的正确指导,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详细内容,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围绕活动主题及院校特点,努力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的个性品牌。利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宣传教育转变成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与理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三)重视并利用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良好校园氛围。校园文化主要指的是以学生为核心,以校园精神为重要特征的团体文化。校园文化可根据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及氛围来实现教育的目的,具体来说,首先,院校应将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作为重要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各种精神融入到校内建筑、教学设备及具体的人文景观中。同时,要利用校园网络、校园报刊及学生社会等有关传播媒介,在学生当中积极广泛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传媒的积极功能,让校园每个角落中都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需要借助网络力量,及时抢占网络教育阵地,拓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范围,提高教育的互动性,让教学内容更加新颖,更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四)加大文化教育相关体制建设力度,完善优化文化教育机制。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体制建设,是提高其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在体制建设方面,首先應构建完善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负责人责任体制以及教育工作具体实施规划与方案,构成科学合理体系,确保教育的顺利实施。院校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并主动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内教务处、宣传部、校团委等各个部门都应团结合作。此外还要完善的师资培训体制、专项费用应用体制及实践教学活动基地建设体制等,从多方面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实提供充足的人力、财力等支持。

而在机制建设上,应构建完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监控机制、奖励机制与评价机制,以此来充分保障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过程中长效体制的稳定运行。想要制定详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评价指标,就需要对教育工作加以正确的引导与规范,根据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激发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他们主动加入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院校应每年组织不同先进团体与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对工作与学习积极主动、成绩优异的个人和团体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还要重视教育评估的机制的建设与优化,实施教育满意度调查,保障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并且也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参与的真实表现加以严格考察,将其纳入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中,与学生奖学金评选相挂钩。

参考文献:

[1]卫学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精要及传承教育探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7(5):18 -20.

[2]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 (11):35 - 39.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