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学科招生背景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2018-01-19 09:32郭琛晖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0期
关键词: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

郭琛晖

【摘要】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新时期下推动教育高层次发展的基础与支柱。自2012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招生便一律按照新的一级学科目录要求进行,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培养质量也开始受到关注。本文以一级学科招生为背景,剖析现有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导师制、课程体系、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研究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对策,从而建立起符合一级学科发展的硕士生培养模式。

【关键词】一级学科招生 硕士研究生 培养质量

【课题项目】2014年度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一级学科招生背景下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22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250-02

一、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与问题

(一)培养现状

2011年《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提出,从2012年开始硕士生招生将一律按照新学科目录设置的要求进行,所遵循的原则就是按照一级学科招生。很明显,这样的改变使得研究生教育中的二级学科地位开始下降,二级学科的界限被模糊、淡化,并逐渐被一级学科代替。各大高校的学位点申报和政府的授权审核工作也逐渐以一级学科为单位来展开,这样,就形成了“二级学科设置要以一级学科点的存在为条件,二级学科点的人才培养工作要依托一级学科来进行”的新局面。这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证硕士生研究方向能符合学术变化的最新动态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同时考虑到学科方向之间的互相交叉、彼此渗透,从而培养出复合型、综合性的人才。

浙江工业大学的人文学院从2012年开始,按照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两个一级学科招生,两个都是浙江省的重点学科。其中中国语言文学还是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所在学科。两个一级学科下设9个方向,至今已经有60名毕业生和在读学生70位。这些学生当中在读期间赴美国、日本、台湾交流学习;毕业后到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等名校攻读博士学位;其余的则进入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或者传媒机构工作。整体上看,这几年招生、培养是可圈可点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一般。浙江工业大学是一个地方性高校,因此很多时候也需要靠调剂来满足招生数量。因此在调剂的过程中,就很难对学生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一级人品德育方面的要求和考核。加上社会大环境的风气也已经吹进高校,很多学生存在混文凭、急功近利的思想,报考专业时就是以就业为前提,在调剂录取后,真正投入学习和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少,不利于专业素养的养成。纵观地方院校,普遍存在一个生源的三多三少:报名多,女生多,调剂多,真正爱专业的少,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少,想终身以这个专业为职业的更少。多数情况下就是为了拿到一个研究生学历而已,他们缺少足够的专业兴趣,仅仅把专业作为“跳板”而已。

2.培养方式中存在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冲突。地方性高校存在对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缺乏足够的准备,现搭班子、现组织人马,临时拼凑学科梯队,组装起学术成果,拼合出一个个研究方向,仓促痕迹非常明显。其实很多二级学科的发展本来已经很不错了,但为了平衡各个二级学科的利益,就在平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将各个方向的课程拼到一起,看似形成了一个一级学科,却丢失了一级学科所应有的内涵与深义。这种拼凑出来的一级学科,就必然存在考核量化,而量化的考核中又强调科研,忽视教学,很多导师在忙于填表格、争课题的过程中,忽略了教学的真正使命——人才培养,甚至将研究生教育简单粗暴地等同于本科生的教育理念,依旧采用一种大众化模式的方式教育。课程数量以及学分数量明显少于本科生的研究生,如果不在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上有所进取,那么便会和本科生所学的内容相差无几。

3.学生选课与教师上课工作量的不平衡。一般情况下,最有分量的一级学科的学位课程一般都放在入学后的第一学年第一学期里,学生们为了便于日后的就业,就提前修完了所有学分。等到了第二个学期的时候,真正具有二级学科方向的课程开始登场的时候,学生们的学分已经修满,对研究生学习的新鲜和热情都逐渐淡化,选课就变得非常零散,甚至开不了课。而教师准备好了课程却遭遇无法开课的尴尬,既面临了无课可上的窘境,更重要的是工作量的不够会导致年终考核的不过关。这不得不说是一個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

二、一级学科招生背景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对策

(一)师生互选的导师制有待进一步深化: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

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导师的指导,因为导师既是研究生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者,也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指导者。一方面学院要选拔有较高实际学术能力的硕士生导师,建设一支有创新性、有责任感有指导热情的导师队伍,并在一定程度上配备研助经费,调动导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参照某些大学的做法,通过依靠集体力量,分工合作开展研究生培养,如建立由导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合作指导研究生等。另一方面,作为培养主体的研究生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真正实现,而他们满意与否,才是对培养模式的最终检测。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和改善条件吸引优秀生源,进一步加大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大幅提高研究生的待遇,充分培养其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课程的结构:学科发展现状的体现

第一,统筹安排好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必修课程和专业方向的主干必修课程。搭建合理的选修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在一级学科的培养要求下,让研究生自主选修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课程,或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科研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进行学科跨越,选择必要的选修课程。这样一来,不仅有效避免在相近学科领域重复开课的问题,达到课程的优化目的,还可以将学科内的各种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设置好专业学位课程,这些课程具备本学科领域的代表性且最能反应出基础性知识体系的结构,是培养学生鲜明个性的有效载体,力求多而活。加强课程课程多样化,可另外增设研究生专题讨论,特别是学科的前沿讲座、文献选读、seminar 等形式的專题。为保证研究生紧随学术发展动向,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校举办学术讲座,为研究生解读最新研究动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开拓研究视野,并为研究生指点迷津。

(三)完善制度——确保学位质量的必要措施

整个培养制度中有三个环节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是招生环节。目前研究生的选拔途径主要有两种:推免和统招。推免生包括校内和校外两类。高校间首先要加强同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以其获得兄弟院校推荐的优秀生源。也有的学校是根据国家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基础上调整了自己的招生手段,如中国科技大学就确立了“基础学科以招收培养长周期的、硕博贯通的博士研究生,并将吸引优秀生源的重点放在了接受外校推免生工作中”。还有的学校考查考生的学位论文,他们认为,将学位论文和单纯的书面考试结合起来,可以更加充分地反映出考生的基本理论功底、专业素养以及未来的学术发展潜力。第二是中期考核。一些综合性的重点大学,中期考核机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一些地方院校而言,这个方面还是有待提高,需要加强质量保障举措,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第三是学位论文环节。这是指导研究生进行系统学术训练的主要形式,要杜绝毕业论文走形式、低质量的现象,建立严格的规范制度,对各个环节加强质量监控,在学科内组织预评审,并认真落实盲审环节。

(四)浓郁的学术氛围——研究生学术成长的土壤

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需要具备成熟的研究意识,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给学生提供能自由探讨的平台。很多大学已经给浙江工业大学很多非常好的启示:例如,参加学术会议是华东师范大学设定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厦门大学的周末学术沙龙至今已经持续了20多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研究生读书制度,定期组织导师和研究生共同阅读一些高等教育经典名著,通过交流、沟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此外,还可建立定期组织学术例会的制度,或像清华大学那样组织研究生开展社会调查并形成高水平的报告,或像复旦大学那样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课题研究工作等等。

参考文献:

[1]王福和.关于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9).

[2]刘小强等.一级学科基础上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5).

[3]吴晓,邹晓玲.基于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J].学理论,2016(10).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MOOC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模式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硕士研究生学术热情的影响因素研究